第196页

李曦闻言笑笑,回身坐下。

漕运一事,牵涉甚大,别的不说,光是各地的仓库、一路的车船、脚夫、船工等等,开支弥大不说,最关键的是,这里面有着很深的学问,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办好的,而关于这些经济之术,杨崇礼身为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自然是李曦想要请教的对象。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处。

玄宗皇帝虽然委派了李曦以全权,江淮转运使司衙门也成立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这还只是一个空衙门而已,要想让这个衙门真正的运作起来,第一要人,第二要钱。

江淮转运使司衙门隶属于政事堂,官员们的俸禄自然是挂靠在户部支派,但是即便如此,又有谁愿意好好地长安太平官不做,跑去一个前途未卜的新衙门里?更别提李曦需要的还是一些技术型懂经济的官员了,这种官员放到任何时候都是稀缺之极的。

要挖墙脚,最好的自然是冲着户部和太府寺下刀子。

其中又以被杨崇礼这个经济大鳄控制和调教了二十多年的太府寺为首!

另外,江淮转运使司新衙门成立,朝廷上自然要拨一些款项以供办公之用,但那只是日常支用的钱罢了,到了任何时候,要做开拓性的经济工作,身后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都是不行的,而鉴于杨崇礼一毛不拔的特性,李曦觉得,于其事事时时的找玄宗皇帝要钱,还不如抱住杨崇礼的粗腿来的更方便快捷些。

要拜师、要挖人、要钱……

对于李曦来说,他恨不得头拱地的把杨崇礼当菩萨供起来才好,而杨崇礼那么聪明的一个老妖精,他又岂能不知道李曦肚子里那点小算盘,所以,硬是抬出长安百姓万民来,让他受了自己一拜,这就等于是已经赢了一局了,人家要抱怨一下,自然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光是这一拜,显然还不够分量。

坐下之后,李曦喝了口茶,放下茶盏之后便道:“下官在国子学时,便每常听到杨公的大名,众人皆以为杨公坐镇太府寺二十多年,为国家治财理赋,可谓开元第一人矣!哦,对了,据说杨公膝下有三子,亦皆有所擅,好像是二公子慎矜大人现为汝阳令,三公子慎名现为含嘉仓出给,呃,对了,倒不知大公子慎馀现居何职?”

来的这一路上,李曦就在反复揣摩该怎么把杨崇礼拉到自己这条船上来。在他看来,杨崇礼再怎么抠门较真,自己上有玄宗皇帝之命,中有长安万民福祉之托,下再拉上点个人私情,想必杨崇礼还不至于不动心。

因此,他就想到了杨家三子。

杨崇礼一族,与中宗时长宁公主的驸马杨慎交乃是同族,都是隋朝皇族的血脉,所以,如果论辈分,杨慎交的儿子杨洄还要管杨崇礼叫一声爷爷。

而据李曦所指,如果再往上查的话,杨花花和杨国忠的那个杨家,跟杨崇礼的杨氏一族,也是一家人。只不过年代久远,自隋朝灭亡之后,大家各有各的机缘,所以几十年过去,若非实有必要,再或者是同地为官的话,大家都并不怎么联系了。

毕竟身为前朝遗脉,与其他普通人还是有些不同的,虽然百多年过去了,皇帝未必就还会惦记着这种事情,但是多多少少的,总还是谨慎一些更好,免得招惹了朝野侧目,流言蜚语一旦袭来,便是皇帝本来不担心也不免要做些动作了,那就不免要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