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不消多,只十来天的功夫,惬意和享受之余,渐渐的就连听课也觉得不像开始那么吃力了,甚至就连诗词的格律,也开始逐渐学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学习之余,班里的三十来个学生中,终于也开始有人对李曦这么一个每天都来听课的新学生好奇了起来,渐渐地,就开始有人过来搭讪。
虽然只是客气的认识一下,于李曦来讲,却也是个很好的开始,于是他就不卑不亢地应对着,偶尔也有些谈笑,大家就渐渐地熟识起来。
这时李曦才逐渐的知道,像他们这样都已经十七八岁了却还没有出来恩荫做官,只是继续在国子学里读书的,大多都是本来不够资格进国子学,或是家里托了人给举荐,或是牵亲挂戚的跟朝中某位大官儿有所关联,这才借了面子进来的,虽然家中肯定不穷,甚或也是仕宦人家有些地位的,但是却不够资格借了父祖的余荫出仕。
即便家中有父祖辈还在做官,他们袭了恩荫,也不过就是个八品九品的前程,这在天子脚下长大的他们看来,起点未免太低,再说了,即便有些好缺也未必就轮得到他们,不知道多少人等着抢呢。
因此在他们看来,倒不如继续在这国子学里再多读几年书,一来积累些学识,二来盼着父祖辈还能往上走一走,三来么,每年都照例的会有玄宗皇帝或者太子殿下到以国子学为首的长安六学里来考校学生的学问,如果得到优评,也是可以出仕的,那个倒还更加荣光些。
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李曦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他们也只是知道他是从剑南道过来的,也是借了一个祖父辈人物的面子才得以进到国子学里读书,并不会把他跟最近在长安城内颇有些风头的那个李曦联系起来。
再说了,李曦即便略出了些名气,却也只是在部分的小圈子里流传,还不至于名声响亮到尽人皆知的地步,尤其是眼下国子学毛诗班的这批学生,虽然也会从朋友或者父辈那里听到最近长安城内来了一个一出场就极为高调,先是跟新任御史大夫李昌李适之大人约为兄弟,随后就又当场不给右散骑常侍王家面子,公然硬顶的家伙,极是牛气,但是于他们来说,这些不相干的八卦消息也大多是听听就过,不会有人往心里边走。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李曦仅仅是一个长相英俊谈吐不俗,而且性子还颇和睦的同学而已,甚或言语之中趣味相投的话,也可以做个不错的朋友,将来若是大家都走上仕途,说不得就可以相互关照。也就是说,李曦是他们之中的普通一员,而并不是很独特的那一个。
当然,事有寻常,则必有反常,李曦是知道的,这个班里肯定有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来历,而且似乎……不,可以肯定,男人是不会有那种声音的,肯定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子,但问题是,自那那天在国子学的大门口熙攘的马车流动中听到了那几句对话之后,尽管李曦已经很用心的在班里这三十多个人中寻找,却再也没有听到那个类似的声音。
甚至,这班里经常会见到的三十来个学生,也都正常的很,没有谁像是女扮男装的。
要知道,大唐盛行女子着男装,尤其是上层的贵族社会,女子走向社会走向社交的态度更加开放也更加坚决,女子们会穿了男装骑马、逛街、参加吟游、诗会、饮宴等等很多的社交活动,但她们却并不会因为自己穿了男装而刻意的扮出男子的姿态。
如果套用一个后世的概念的话,唐朝的女子们穿男装,顶多也就是可以归类为女性服饰打扮的一种潮流和倾向,比如后世就会有很多女孩子格外偏好一些中性服装一样,而并不会像后世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那种,女子乔装改扮之后就是为了让别人认为她们是男人。
她们穿男装,只是为了方便,并不是为了扮成男人。
所以,即便是在大街上走,也时常可以看到一袭襕衫或一身胡服,却偏偏是柳叶弯眉樱桃口外加纤腰若柳的佳人。
但是显然,这毛诗班里并没有这么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