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刚穿越过来那会子,他自然不知道时下的规矩,但他要做官,自然就得熟悉大唐的很多律令,因此只需要顺着武兰的思路一想,自然也就明白了她的话语之所指。

唐承隋制,明文规定四品及以下官员不列朝堂,六品以下则无进言之权。虽然后来在武则天一朝的时候,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采取风闻奏事的办法,谁想跟皇帝说什么事儿打什么小报告,都可以随便上书,但是自从当今皇上即位之后,便很快就又恢复了旧制。

在这种制度之下,漫说李曦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主簿了,便是一个普通中县的县令,正七品的官老爷,以及像晋原这样上县的县丞,从八品,等等,想要给朝廷给皇帝上什么奏章来议事,那都得是经刺史而至观察使,或者节度大使等等,层层转批,然后才能给你递到长安去,到了长安,还见不到皇帝,得要先进到政事堂,然后,如果你这奏折确实言之有物,这才能有资格给呈到御前,让皇帝老子看一眼。

在这种制度之下,可以说,大部分地方小官的奏折连政事堂都未必进得去,就已经直接给原折驳回了,能让皇帝亲自看到的机会,万中无一。

与此相比,一旦品级达到了六品及以上,那么他们的奏折便不需审核就可以直达政事堂,那么能让皇帝亲自看到的机会自然也就大了很多。

如果只是普通奏折的话,李曦当然可以到老师周邛或者柳博柳老爷子那里磨一下,让他们给署了名往上递,但眼下这个奏折,却显然是不合适这么做的。

一来,前景不可预知,甚至是有着很大可能会一下子触怒当今皇帝,二来,之所以李曦会写这个奏折,就是想让玄宗皇帝知道自己的名字,如果署名他人,自然也就失去了上呈奏章的最大意义,反倒还不如不往上递了。

而武兰显然是也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满面愁容。

她却不知道,打从李曦开始计划这份奏章的腹稿那时候起,他就已经决定了不会走正常的路子往上递了,因此武兰的担心自然也就没了必要。

当下他抬手拍拍武兰的小手,道:“你放心吧,我有路子,不至于让周大人和柳老爷子替我担风险!”

武兰闻言一愣,初时不解,继而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她微微点头,“这样……也好。”

※※※

马车停下,李曦掀开帘子下车,却一眼就看见日照寺门口有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俏丽小尼姑正在满脸着急的东张西望。

“水叶!”一直等走到她身边,李曦才突然叫她,看她被吓了一跳的样子,不由就开心地笑了起来,问她:“这一回不会是你师爷爷又猜到了我要来,所以叫你过来等我的吧?”

“啊,师叔!”

等到看清来人是李曦,水叶顿时松了口气的样子,当下也不避嫌疑,一把拉住李曦的手,顿时那眼里就雾蒙蒙的,眨眼的功夫,眼泪就颗颗滑落。

这下子顿时吓了李曦一跳,他赶紧低了头呵哄,又问:“怎么了这是?谁欺负你了?说出来,师叔替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