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页

此时的孙承宗说是大明朝第一臣子也不为过,没有人会质疑这个称号。很多人已经开始看天启皇帝的脸色了,有这样一位臣子在朝,究竟是好是坏,谁也不知道。

整个队伍慢慢的停了下来,所有人全都跪在了地上,德胜门前鸦雀无声,只有随风飘扬的旗帜猎猎作响。

一辆马车慢慢的停了下来,随着车帘跳挑开,孙承宗从车上下来了。此时的孙承宗身上穿着大红色团金龙蟒袍,腰上系着八宝攒珠玉带,三缕白色的须髯飘散在胸前,温和的目光在周围扫过。

从马车上下来之后,孙承宗大步的走向天启皇帝,他的身子慢慢的开始颤抖,脸上带着激动的神色。来到天启皇帝面前,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声的道:“臣孙承宗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皇帝早就免了孙承宗的跪拜礼,不过孙承宗却选择了三拜九叩,天启皇帝也没有去拉孙承宗,君臣都知道这不光是一个礼节。

直到孙承宗参拜过后,天启皇帝才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拉着孙承宗的手,神情激动的道:“先生,想死朕了!”

一句先生,孙承宗的双眼顿时发红,几滴泪水便落了下来。轻轻的擦拭了一下,孙承宗有些感慨的道:“皇上不要见怪,人老了总是感情丰富一些。”

摇了摇头,天启皇帝脸上满是愧意,道:“先生,是朕对不起先生,辽东苦寒之地,朕让先生在哪里受苦,是朕对不住先生。”

听到天启皇帝这么说,孙承宗神色顿时严肃了起来,认真地说道:“臣乃是大明朝的臣子,在哪里做官都是为了皇上,为了大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能够得遇陛下这样的明主,是臣的荣幸!这是每个臣子的荣幸,皇上切不可以地域带官员,不可以官职分贵贱!”

天启皇帝的一躬身,语气恭敬的道:“先生教诲,朕谨记!”

看着天启皇帝真诚的面容,孙承宗老怀大尉。能够有一个好弟子是每个老师的希望,更何况是帝师。

看了一眼一边的王承恩,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宣旨吧!”

“是,皇上!”王承恩恭敬的答了一声,从一边将圣旨取了过来,大声的道:“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接旨!”

孙承宗自然是早有准备,连忙撩起衣服跪倒在地,恭敬的道:“臣孙承宗接旨!”

一边的大臣们顿时提起了耳朵,他们都知道天启皇帝肯定又圣旨给孙承宗,不过除了内阁的几位大学士,谁也不知道这圣旨里面写的什么。不过几位内阁大学士虽然极力掩饰,可是神色间还是有几分羡慕嫉妒,甚至有些失落。

没有理会别人的脸色,王承恩轻轻的展开圣旨,大声的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人臣宣力于朝,乃德也。每逢乱世,文武大臣忘身于外,皆为国尽忠。太傅、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极殿大学士、首辅大臣、礼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于辽东练新军,每战必胜,布国威于四夷,宣教化于化外,有功于社稷。凡有功于国者,朕自当奖赏,以宣其功。特进太傅、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极殿大学士、首辅大臣、礼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少师,荫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