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通过这件事情,朝廷中的大臣们自然能够看出募兵制和卫所制的优劣,可是没有人敢提出来。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权倾朝野,或许想到了,可是还没来得及做,人已经死了。之后便是人死政息,自然不会再有人提起这样的事情。

几位大学士都在静静的思考着,每个人都在权衡利弊,在这里面韩旷自然是不赞成的。并不是因为他看不到这里面的好处,也不是因为他畏惧那些将军,不过因为这件事情是熊廷弼提出来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有对错的不过是人而已。

在众人的脸上看了一圈,刘一璟面色阴沉的说道:“事情已经这样了,这份奏折内阁不能压,你们有什么话快说。今天宫门关闭之前,这份奏折一定要送进宫里。”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正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废,当年太祖制定了卫所制,行之有效。现在怎么可以更改?不过是一个熊廷弼,这个人本是朝廷大员,现在居然做这种莽夫行径,情愿与丘八同流合污。这件事情不但要反对,还要参劾熊廷弼一个动摇军心的罪名。”第一个说话依旧是韩旷,他的眼中闪着冷光,说出的话也是满含杀气。

几个人都没有说什么,似乎没有听到韩旷的话。

刘一璟轻轻的皱了皱皱眉头,在座的各位除了他,地位最高的要数吏部尚书周嘉谟,他将目光看向周嘉谟,沉声说道:“周大人,你有什么看法?”

微微一愣,周嘉谟没有想到刘一璟会问到自己的身上来,苦笑着摇了摇头,语气颇为无奈的说道:“我们在这里商讨什么都没有意义,这件事情最终拿注意的还是皇上。不过我提醒诸位大人一句,辽东现在是谁在做主,想必我不说各位大人也明白了。”

周嘉谟的话一说完,几个人全都愣住了,不过很快便想明白了关节。现在辽东权力最大的自然是内阁首辅孙承宗,熊廷弼的这份奏折,如果说孙承宗不知道那没人会相信。可是如果是孙承宗的意思,那这里面的含义可就深了。

如果这是孙承宗的意思,那么恐怕没有人能挡得住,孙承宗虽然远在辽东,可是他依旧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虽然掌控着内阁,可是孙承宗一回来,他也只能退位让贤。

这里面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孙承宗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如果这是天启皇帝和孙承宗商量好的,那这就是天启皇帝的意思。如果真的是天启皇帝的意思,肯定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几个人很快便想通了这个关节,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倒是一边的徐光启依旧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显然徐光启早就想清楚这个关节,只是一直都没有说出来。

徐光启在内阁之中颇有格格不入的感觉,一来他是天启皇帝刚刚提拔起来的,二来徐光启并不参与内阁的日常事务。像票拟这样的事情,徐光启也不参加,让自己有着自己的事情。对于那个火器厂,因为一直都是天启皇帝自己内库的银子,大臣这边想说什么也说不出来。

不过最近又传出了建立造船厂和编练水师的消息,大臣们此时都还在观望。只是不知道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会不会有大臣们站出来反对。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花的都是天启皇帝自己的钱,没人会去讨那个没趣。

如果天启皇帝建造宫殿,或许大臣们还会出来说一说,像火器厂这样的机构是没人会反对的。到时候天启皇帝说出对工部不满意的事情,在彻查一下官员贪墨的问题,恐怕谁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谁的屁股底下也不干净。

沉吟了半晌,刘一璟沉声说道:“诸位,既然事已至此,那就将奏折呈给皇上吧!不知道诸位是不否和我一起进宫?”

刘一璟的心里也没底,还是要探一探天启皇帝的口风,人多一点也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