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撩起自己的战袍跪倒在地,孙传庭沉声道:“陛下,臣愿去辽东,只要陛下剑锋所指,臣甘愿为马前卒!”

把孙传庭搀扶起来,天启皇帝沉声道:“朕知道爱卿的忠心,可是不光是辽东,三大营的人马也要有人统带。朕准备将扩充三大营,将三大营的人马扩充到十万,朕需要的是一只精锐的三大营。”

看着孙传庭,天启皇帝沉声道:“这件事情如果交给没有能力的人,朕不放心,这两边都需要爱卿,朕很为难!”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孙传庭也为难了,按照心里的想法,他是非常的想去辽东的。虽然走的是文官的道路,可是孙传庭的骨子里希望能够纵横杀场,辽东才是英雄用武之地。可是如果扩充三大营,也确实是一件大事,自己也走不开啊!

沉吟了许久,孙传庭面露喜色的道:“陛下,臣想起一个人,能够代替臣的位置!”

有些惊喜的看着孙传庭,天启皇帝迫不及待的问道:“谁?爱卿快说!”

“陛下,乃是左都御史杨鹤的儿子杨嗣昌,杨嗣昌从下知兵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让杨嗣昌掌管三大人,肯定万无一失,而且肯定能为陛下练出一支精兵。”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传庭大声的说道。

听了孙传庭的话,天启皇帝微微一愣,杨嗣昌,这个名字天启皇帝十分的熟悉。以前没有想起来,在孙传庭的提醒下,天启皇帝终于想了起来。

见天启皇帝没有面露喜色,孙传庭心里就是一沉,看来天启皇帝知道杨嗣昌。这里面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不过天启皇帝那么信任杨鹤,对他的儿子应该也更加的信任才对啊?

第二百一十一章 阎应元

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有些为难的看着孙传庭,眼中的神色颇为复杂。杨嗣昌这个人后世对他的评价很差劲,他害死了卢象升和熊文灿。招抚陕西的张献忠等人本来是他的计谋,张献忠降而复叛,杨嗣昌就让熊文灿顶了罪,将熊文灿斩首,传首九边。

在后来的战役之中,因为和卢象升不和,使得卢象升战死沙场,含恨而亡。这样的人天启皇帝无论如何是不会启用的,三大营以后会有大用,如此重要的位置,天启皇帝怎么可能放给他呢!

静静的想了想,天启皇帝忽然想起了一个人,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第一看到这个人的事迹,天启皇帝感慨颇深,久久不能释怀。在这个时候,天启皇帝终于把他想起来了,这个人就是明末抗清第一人阎应元。

缓步的在大殿里来回的走动,天启皇帝慢慢的回忆自己的记忆,天启皇帝记得很清楚,史书上是这样写的:阎应元,字丽亨,汉族,北直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天启皇帝到今天还记得,自己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险些泪流满面。一个江阴县的典史,在大明朝的官员里来说,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官员。可以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更有着卓越的才能。时至今日,天启皇帝还记得阎应元死前刻在江阴城头上的那首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想到这里,天启皇帝不由想到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八股取士。靠着八股文选出的官,全都投靠见建奴了,可是像阎应元这样的人才,却被埋没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