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高大的城池,孙承宗淡然的笑了笑,感慨的道:“贺将军,本帅这才走了没多久,这次又回来了。”
坐在马上的贺世贤此时一身的戎装,身上顶盔掼甲一丝不苟,身后披着崭新的血红披风,一副英气勃勃的样子,对着孙承宗报了抱拳,大声的道:“大帅离开京城的时候,那是奉旨的,这次也是奉了旨的,不过这次却是大大的不同啊!”
看着穿着光鲜的贺世贤,孙承宗笑着道:“贺将军,本帅和你说,要是本帅是你,就绝对不这么穿。你作战的时候那套铠甲呢?就是你被射了好几箭的那件。”
“这个大帅,卑职第一次见皇上,这个是不是?”忽然贺世贤猛地一拍自己的脑袋,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大声的道:“哎呀!卑职糊涂,多谢大帅提点!”
“来了!”一匹快马飞速的跑过京城的街道,做在马上的人不断的喊喝着。在听到喊喝之后,所有的人都迅速的聚集到了街道的两边。
寒风之中,一对整齐的兵马,杀气腾腾,连绵数里,威武雄壮,同时押解着无数俘虏,带着整齐的仪仗队,昂首挺立在巨大的官道上。官道两旁,全部站立着都是皇室御林军,一丝不芶。似乎是迎接这支大军,鸣锣开道的。
官道两旁,全部都站着无数百姓,还有商贾,山崩海啸一般的呼喝着。有的人还拾起地上的石头,向着队伍之中大的俘虏扔过去,同时口中不断的咒骂着。
没有人阻止这样的事情,反倒是有人将一个俘虏打倒了,顿时传来了周围的喝彩声。在这成千上万的百姓呼啸声中,寒风也变得热烈了起来。
无数的礼部小吏,在京城官道上来回奔走着传递消息,蚂蚁一般的忙碌着。
此时巨大的午门口,数百名文武百官都分两旁站立着,六部尚书,侍郎,员外郎,等等等等,足足排到数里开外。同时,还有许许多多观光的各国使节也都在文武百官下面,被御林军隔开,让他们瞻仰天朝凯旋的军威。
天启皇帝穿龙袍衮服,乘舆出内宫。起驾时,午门鸣钟;到太和门时,鸣金鼓、奏铙歌。皇帝到午门前,沿着马道,御楼升座。
也不知道是排练好的,还是怎么回事,天启皇帝刚刚蹬上午门,远处就已经出现了献俘的队伍。此时走在最前面的孙承宗,身上穿着蟒袍,骑在马上,不时对道路两旁的人笑一笑。
和孙承宗差一个马头的正是沈阳总兵贺世贤,此时他身上穿着染血的盔甲,背后的披风也是破破烂烂的,好像只剩下了半截。腰间挎着大刀,一脸的狰狞,让人一看就是百战之将。很多人看到他的样子,都迅速的向后退去,也有人在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沙场宿将。
整支队伍在众人的注目下缓步的前进,只是走一步,便有一部分停在了原地,最后真正走到屋门前的就只有孙承宗和贺世贤,以及跟在他们身后的几位参将和游击。
这个时候一个人缓步的走了出来,来到了众人的面前,站到了孙承宗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兵部尚书姚宗文。其实按照规矩,他因该站在孙承宗的前面,可是无论是官职还是圣眷,孙承宗都是一时无两。姚宗文虽然是东林党的人,可是他也没有胆子站到孙承宗的前面。
在孙承宗和姚宗文的带领下,所有站在屋门前的人全都跪了下来,兵部尚书姚宗文大声得道:“献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