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的走上城楼,杨涟趴在城墙垛口上向下看,果然看到一支人马,只有四五百人的样子。几乎是人人带伤,满脸都是疲倦的神色,一看就是刚刚经历过大战。缓缓的转过身,杨涟就要招呼兵卒下去开门,一边的那个总兵赶忙过来,小心的道:“大人,还是先问清楚的好!”此人姓李,单名一个衮,他是沈阳城的守将,地位就相当于贺世贤在沈阳城的地位。
似乎觉得自己太过着急了,杨涟赞赏的看了一眼李衮,对着城下喊道:“你们怎么证明你们是沈阳城的人?”
参将顿时呆住了,这个还真的没办法证明,自己是出来打仗的,自己的身份令牌,他们肯定不相信,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在我的怀里,有能够证明身份的东西,把他交给辽东巡抚杨大人!”一边的贺世贤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对着参将小声的道,他的脸色很是苍白,说起话来声音也很微弱。
参将缓缓的点了点头,在贺世贤的怀里拿出了一封信,只是此时上面已经沾染了不少的鲜血。参将抬起头,对着城墙上,大声的喊道:“可是辽东巡抚杨大人?这里有孙督师给您的信!”
看了一眼身边的李衮,杨涟沉声道:“怎么能将那封信弄上来?”
“这个有办法!”招手叫过来几个兵卒,李衮命令道:“把竹筐放下去,让他把信放到里面。”
看着城墙上慢慢落下的筐子,参将的心里顿时送了一口气,这次真的安全了。不由看了一眼贺世贤,心里不由怀疑,早就准备好了书信,看来这仗还没打就已经准备好来这里了。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将这些想法甩开,参将知道这些不是自己应该想的。不过这个时候他想起一个人,就是那个一直跟在贺世贤身边那个钦差卫队的人,不过好像是死了。
来不及多想,见筐子落下来了,参将赶忙跑过去,将书信放在里面,一脸忐忑的向上看着。
接过兵卒递过来的书信,杨涟也顾不得上面的鲜血,连忙拆开来看。当看到孙承宗的笔记和下面两个人约定的落款,杨涟对一边的兵卒道:“开城门,把他们接进来。”又将目光看向李衮,杨涟沉声道:“李将军,安排食宿,找来军医为他们治伤,等一下我要见贺世贤!”
“是,大人!”李衮答应了一声,快步的离开了。
等到安排完了,杨涟才再一次将目光落到那封信上,可是信上的内容却让杨涟有些失望。因为上面值写着:来人可信,就没有别的东西了。
等到杨涟见到贺世贤的时候,贺世贤还是清醒的,当知道自己面前的人就是杨涟之后,贺世贤小声的道:“不要发兵去沈阳!”说完这句话就晕倒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杨涟便将目光看向了李衮,沉声问道:“那位副将怎么说的?”
“大人,建奴的八万人马正在猛攻沈阳城,这位贺总兵是带着两千骑兵出城的。为的是追杀建奴的侦骑,不顾好像遇到了埋伏,所以只能逃到这里来了,至于沈阳城的情景,他现在也不是很清楚!”李衮此时的眉头皱的很紧,将自己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了杨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