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务上的锻炼多有欠缺,一般来说,这样的新手,高澄无论如何是不敢将一州之民托付。

但赵彦深是个极度谨慎的性子,他历经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仍然能够得到善终,这足以代表他不会犯大错。

而治理地方,最忌讳的就是瞎折腾,这一点,高澄对他很放心。

而带领禁军的人选,高澄属意由王士良出任,而主持听望司之人,高澄请求高欢将幕僚张亮调往洛阳。

对于高澄所提议的人员变动,高欢尽数应允,毕竟他已经决心将河南、河北全都交给儿子管理。

其中包括自己的幕僚张亮南下洛阳的提议。

张亮原是尔朱兆的幕僚,当年尔朱兆退往秀容老家苟延残喘,麾下幕僚近乎全部通过听望司与高欢联络。

只有张亮秉持了对尔朱兆的忠诚,之后尔朱兆败逃大山,穷途末路之际,命张亮与家奴勒死自己。

很久前有提到过,高欢自从取代尔朱氏,他的心态便有了转变,总会不由自主的代入尔朱氏的视角。

对于反叛之后屠尽洛阳尔朱氏众人的斛斯椿,他没有一丁点好感。

当时由邺城往洛阳接收权力时,面对背弃尔朱仲远,前来投奔的两名降将,乔宁、张子期,高欢本打算将两人处斩。

还是得了高澄嘱咐的杨愔劝说,才让他罢了这份心思。

即使如此,乔宁、张子期两人到如今早已丢了兵权,被闲置,边缘化。

相对的,尔朱兆一众幕僚中唯一保有忠诚的张亮,也因此得到高欢的喜爱,一直受到重用。

其实不止高欢,就连高澄也欣赏于张亮的忠诚。

他虽然有贪腐的毛病,但才能同样出色。

历史上他就是高澄往邺城的班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