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邵认为形神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蜡烛与烛火,蜡烛燃尽,烛火也将熄灭,人的肉体一旦死亡,神魂也将随之消逝。
这个观点,身为穿越者的高澄有不同意见,但他没有表态,而是转移话题继续与邢邵探讨为政得失,而崔暹也加入了这场谈话。
高澄有时为了笼络幕僚,常常说话不着边际,但关系到一些敏感问题,他慎之又慎。
即使身为穿越者的自己相信人死神灭,他也不会出言赞同。
甚至会打击神魂不能永存,将会随着肉体而消逝的观点。
一旦人死神灭,后世子孙或许会因此放纵自己,不管死后洪水滔天。
这是小高王不愿见到的,他倒不是想着家业万万年,但存续的时间太短,后人著史的史料可就不好把控了。
畅谈为政得失之余,高澄打定主意,关于邢邵的神灭论,必须持打压态度。
当然,打压邢邵的观点,与重用邢邵并不冲突。
又说了一句鱼水之论后,高澄按照崔暹之前的建议,将邢邵收入幕府,命他主管机要文件。
仅仅五天时间就能背诵八十万字的记忆力,不在小高王身边当个人形百度,实在可惜了。
崔暹、邢邵辞别之际,高澄指着屏风对邢邵说道:
“我爱崔长史,以其名列为首位,当日崔长史向我举荐邢机要,我同样将机要的名字列入其中,但自古文士相轻,邢机要切莫与外人言语,以免崔长史遭人嫉恨。”
这话是对邢邵说的,却更是说给崔暹听的。
崔暹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与同僚齐至,高澄总会收起屏风,对他的爱护更为感动,一颗心再也容不下旁人。
至于在晋阳临别时与他执手对泣的高欢?他是个好人,但小高王更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