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李孤峰在那里准备急切,却宁肯丧失战机,他还是在判断对方为什么不讲究这个兵贵神速的道理,自己也是犯了这个错误,不过这也充分的说明,李孤峰确实是把所谓的华州军当作了一个可以战胜的对手,而且战胜的把握还相当的大,这才是有些托大的等待蓟辽总督前来。
李孤峰多年为将,到了这位置,靠的是军功,但是更多的是资历和背景,也算是官场的老油子了,到这个位置,弱势军功再大也没有什么升迁的余地,怕是还要避嫌养老,反正也知道自己必然会胜,那就不如把手续做足,免得一些人找自己的麻烦,或者是给自己找上麻烦。
至于那个监军的太监,不管是蓟辽总督许论还是辽镇总兵李孤峰都是懒得理会,嘉靖皇帝自从登基的时候,就对于阉人监军的政策非常的不满,在皇帝心里面,宦官在大内中枢还可以帮忙,出去之后没有了压制,也就是会误事,最近的税监一事也更是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嘉靖皇帝对于各地的监军还有明旨,内容是各安本分,勿干预军事。
蓟辽总督一路轻车快马的急赶,他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这么折腾,早就是疲惫异常,不过也不敢懈怠,一到沈阳,连忙询问兵力集结和配置的情况,他也知道自己对于军事就是一知半解,全靠李孤峰这个镇将来安排调度,辽镇一干幕僚军官把各项细则报备完毕之后,他也不愿意过多的干涉。
定辽左卫,定辽前卫,定辽后卫,定辽中卫,沈阳中卫,东宁卫,海州卫,广宁中卫,广宁左卫的各地的兵马都是被集中到沈阳城下,加上李孤峰的本部的兵马,加起来已经是有七万兵马。
这次的调动还有一个特例开,广宁两卫的人马本来是驻守广宁,那里是入关的最后一道门户,这次的调动还蓟辽总督许论调动了蓟镇的兵马补防,按照李孤峰的话说:
“若我辽镇兵马万一有失,蓟镇军即可补上缺口,这才是万全之策。”
本来大战之前,将领对于说自己的失败是很忌讳的,但是对于许论来说,李孤峰如此的做派,才是真正的老成完全的考虑,他蓟辽总督,这次拿着天子剑,银令牌出行,本就是有权调动兵马。
李孤峰这个想法实际上分功与蓟镇,武人有这样的想法,在许论的心里面这是足够的忠心耿耿了,自然是应承了下来。
蓟镇的三卫兵马如辽镇协防广宁,在李孤峰的想法里面,这次战斗要是胜利,边墙之外的大片肥沃土地和财富,我辽镇自然是据为己有,这些地方可是比没有太大开发空间的广宁要好上许多。
如果败了,辽镇的门户也有蓟镇看守,不至于局势不可收拾,这也是兵家应该考虑的方面,不过说句实话,李孤峰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失败。
在嘉靖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在进行了种种的繁杂的仪式之后,辽镇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在沈阳城出发,攻打铁岭卫。
辽镇的战斗准备实际上在蓟辽总督还没有到沈阳的时候,就已经是准备完毕了,按照一众辽镇军官的想法,城下布下大军,依托沈阳坚城,这里本就是辽镇的内线,各处粮草给养补充也是方便。
华州军若是主动过来攻打,自然是可以从容的应对,而且内线作战,还占了个地利之便,可以有许多的谋划能够实施。但是华州军占据了铁岭之后,还堂而皇之的发下吊民伐罪的檄文,然后就将什么先发制人,兵贵神速,知己知彼的军队的常规都给丢了个一干二净,左等右等也不主动的出击。
根据探子们的回报,铁岭卫最近十天内已经是没有兵马进驻,在辽镇军官们看来,这想必是对方已经把兵马集结完毕,不过行军打仗也是足够的草包,空自驻扎在铁岭将近一月,却没有什么行动,消耗粮草给养。
这边辽镇却已经是准备完全了,关外的九月已经是寒意森森,土地也都是冻得结结实实,正是适合行军打仗的时候,辽镇总兵和蓟辽总督还有监军太监合计之后,决定既然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就是了,所以嘉靖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大军开拔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