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页

其实这也好理解,毕竟大明地盘儿大,田亩多,但是产量却是低,再加上各种瞒报田产,贪官污吏上下其手,是以每年的收入也不是极多,更何况还有那极其庞大的支出。而武毅军则是上下全透明的征收入存,有军情六处虎视眈眈在旁,这等事儿上谁敢贪墨?

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难处。

随着各部门职司权力范围的明确规定划分,更加明确了权责,连子宁也尽最大的努力避免了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扯皮这一现象的存在。

手中有钱有粮心里不慌,连子宁也难得的慷慨了一回,大笔一挥,数十个按照他的意思规划完毕并且早就已经报上来却因为花费众多而被他压着的项目一起上马。

农业司的官员们分赴各地,在他们的主持下,整个松花江将军辖地下属十几个县,几乎都开始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的行动,大量的灌渠,池塘被挖掘开来,引入了东北丰富的水资源,加强农业的灌溉。这会儿正是玉米的告诉生长期,可以想见,这种喜高温喜潮湿的农作物在得到了充足的水源灌溉之后,今年的产量定然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镇远府外城的修建已经正式开始了,这会儿农耕差不多也结束了,到下一次农忙收割中间还有好几个月的缓冲时间,中间会清闲一些,这个时间段征召民夫的话也不会对农业造成多大的影响。参政院传令各县征召民夫,一共是征调了十五万夫子,再加上第十卫的那十万女真奴兵,整整二十五万壮劳力中有七成的在修建镇远府外城,剩下的则在修公路。

水泥公路。

矿监局充足的水泥供应和江边采沙场每日一车车送来的沙子也让史凯有了很厚实的底气,他的初步计划是修建一条五十里长的公路,连接镇远府和蓑衣渡。

蓑衣渡是松江南岸这近百里内最好的渡口,历次武毅军北征,贱民渡江北上,武毅军凯旋南归,都是从蓑衣渡渡江。

这里已经是形成了一个规模颇大的集镇河港。

除了这几个比较热门重点的之外,其它的也都一一展开,采盐局已经派出了许多路采矿使出去,寻找盐井,教坊司……财政司……,各有行动,不一而足。

参政院这边如火如荼,武毅军这边儿也没闲着。

武毅军的高效率总是为人称道,几乎是连子宁下达了命令的两天之内,新建之第二十四卫至第三十五卫是十二个主战新兵卫就已经组建完毕,所有的一切规格都是比照第一卫第二卫这种老牌强卫组建的,火炮燧发枪等武器也已经全部到位。这批新兵是当初女真蒙古联军兵临城下时候征召的那十五万新兵的剩余,已经在镇远府训练了差不多十个月了,各种技战术技能都是相当强横,所以几乎是建立编制,发放武器之后,立刻就形成了战斗力。

而合并组建的十二个军,经过你这半个月的休整训练,补充新血,也是已经完全成型,拉出去就是一支善战雄师。

现在武毅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庞大的程度——八个步兵军,每个军两个卫合计为一万三千六百人。骑兵第一军至第四军,每个军两个卫合计为一万两千人。骑兵第五军及骑兵第六军,每个军两个卫合计为一万一千二百人。

再加上亲兵营的九千铁骑和炮兵千户所,武毅军主力战斗部队的规模达到了整整十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