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

“怎么了这是?”刘吉祥站在台阶上皱着眉头问道。

那报信儿的小太监却是刘吉祥认得干儿子的干儿子,见到老太爷,立刻是一个鱼跃,铺在地上,双手高举过顶道:“干爷爷,宫外有人送了急变进来。”

“急变?”刘吉祥面色微微一变,也知道出了了不得的大事,赶紧接过文书略略的一看,看完之后面色数变,已经是变得极为的难看了。

一同值班的都知监少监严一袭也匆匆走过来,见状赶紧问道:“刘公公,怎么了这是?”

“西北大败!损兵折将!”刘吉祥抖了抖手中的文书,面沉似水:“皇上最关心的便是安南西北两地的战事,算算日子,这会儿二十万大军也就是刚出嘉峪关,怎么就大败了?走吧,把皇爷叫醒吧!若是挨到明日,说不得是谁的差池。”

“啊?”他这么一说,严一袭也是心里一惊。

不敢怠慢,两人赶紧前后脚的进了乾清宫。

第五二三章 正德呕血

“啊?”他这么一说,严一袭也是心里一惊。

不敢怠慢,两人赶紧前后脚的进了乾清宫。

两人轻手轻脚的进了大殿,皇帝所居是乾清宫中一侧的大殿,宽大高广,到了清朝,大约是觉得太过高大冷清,除了顺治和同治两位外,其余的帝王都居于养心殿,乾清宫弃之不用,而乾清宫后的坤宁宫,在大明朝是皇后正寝,在清朝则在殿中筑了大型的锅灶,每天运两头猪来,就在坤宁宫中煮肉,每日如此,近三百年不绝,一直到清灭亡后迁出宫来方止。

这等行事,也着实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其实说白了,无非是忌惮二字二字,古往今来,得国之易无过于清者,这句话,当真是一点儿都没错儿。堂堂大明朝,实际上并不是以全国之力对抗李闯叛军,顶多是调集了山东、河南、陕西、北直隶几个布政使司的而已,在南方,还有大量的,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存在,而若是崇祯帝听从臣下的建议南迁,以大明在江南的根基,再支撑个三五十年,也是丝毫不在话下,其实在那等情况下,朝廷南渡,把这北地留给李闯和渐渐崛起的后金国来争,倒也不失是一个绝境中寻找出路的主意。

大明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在民间的基础还在,是以在清朝统治的这数百年间,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运动屡屡不绝,哪怕是清朝入关之后,循着朱元璋给自己的这些子孙们每一支旁系颁定的二十字族谱大肆捕杀,杀了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是当朱三太子振臂一呼,顿时是无数人群起景从!由此也可见的,明朝的统治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就因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一纸命令,多少士民选择了留发?

清朝几百年间,怕那是那些所谓的圣君,也从来不曾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