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站在中间声援左大年和黄岘的文官数量已经是很不少,这样一比,武将这边顿时便被比了下去。

但是江彬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可以说是亲信遍布朝野,为数众多,而且因着他的锦衣卫指挥使身份,随时可以入宫密奏,数十年经营,在这朝堂之上,论起权势来,不算正德皇帝的话,他能排到前三——杨慎,马永成,然后就算是他了。所以很多官儿都是对他极为的忌惮,不得不为他所用,江彬使了个眼色,武将序列中,又是走出来不少人。

虽然还是不如文官儿那边多,但是也是颇有威势。

文官那边几位大佬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看似纹丝不动,实际上却是互相之间对了个颜色,他们都是明白人,自然知道这会儿既然已经涉及到文武之争,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便是纷纷有了动作。

只见文官儿这边又是呼啦啦的站出去了一大批人,登时又是完全占据了上风。

这一下,武将这边儿虽然脸色铁青,却也是无可奈何了,这朝堂之上,武将文臣的数量本来就是不均等的,武将要少得多,而且属于武将序列的那些勋戚们,是不用上朝的,这就又少了不少助力。

正德已经是脸色铁青,极为的难看。

又一场文武对峙,又一场在朝堂之上文臣和武将之间近乎于撕破脸一样的对决!

这样的对决,自从正德登基以来,已经是发生了不少次了,但是这一次,却跟之前都不一样,显得很是怪异。以前发生这种情况,其导火索,往往是武将们吃了亏要讨个说法,文官儿不让,这回倒是好,隶属于武将的连子宁立了大功,却是偏偏武将这边儿不许封赏,而文臣竭力反对!

这也说明,连子宁因着出身的缘故,而且又是戴章浦的乘龙快婿,所以虽然序数武将阵列,却也逐渐的被武将所排斥——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连子宁时常被文官儿们拿出来说事儿:瞧见了没,文人而带十万兵,扫荡夷狄寇虏平,这是咱们文人,统带你们武夫,你们武夫,不行!!

这就给武将们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连带着也对连子宁很不满。

正德心里都是觉得一阵新鲜。

但是瞬间,这种荒谬的新鲜感又是被滔天的怒火给淹没了,这会儿,正德皇帝已经是暴怒。就立场来说,他是更偏向于武将的,这一点,从他当初巡游边关,频频挥兵四夷就能看出来,对于喜好武事的正德来说,天性就和武将们亲近。

但是偏偏,他又是生在了有史以来文臣势力最强大的大明朝!

正德皇帝之前的弘治一朝,因着弘治帝性子绵软,而且为人也宽厚,所以都被文官儿们给欺负惯了,正德刚登基的那会儿,也是让以刘谢李三位辅臣为首的文官势力给欺负的够呛,所以就更是反感。自正德登基以来,有意识的扶植武将,对抗文臣,但是直到今日,也没有强大到足以分庭抗礼的程度。

正德是那种极为强势的皇帝,而今天这些文官们的表现,让他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以至于连带着都对连子宁有了些反感,他本来是想着给连子宁封赏的,但是这样一来,却是没这个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