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

这个主要使用畜力的年代,提速三成所带来的是货物运转速度的提高,人流量的加快加大,直接引起的就是经济的更大繁荣。就算是退一万步讲,这些都是有些遥远的东西,但是马车提速带来的就是大军运转速度的加快,对于军事上面作战的用处也是无可估量的。

得到全旸肯定的答复,连子宁沉吟片刻道:“这样,全大人,待会儿你随本官回府,咱们好好商量一下,本官有个想法。制造出一种容量大的运兵车来,然后全部加装这种胶皮。”

得到了连子宁的肯定,全旸喜不自禁,赶紧满口答应下来。

阅兵式开始了。

出场的顺序是按照军队的序列,分别是熊廷弼的第一卫、陈大康的第二卫、董策的第三卫、杨沪生的第四卫、杜秉麟的第五卫、努尔哈赤的第六位和赵南金的第七卫。

前面出场的三个卫无需赘述,都是最早组建的步军卫,虽然说是步军,但是论起战斗能力来,比全骑兵的卫更加的可怕,长矛兵、大戟手、炮兵、燧发枪手的综合配置已经在实战中见证了巨大的威力。

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骑着战马的卫指挥使和其亲兵,而下面的各层军官都在方阵中指挥。

一个卫排成一个横截面是三百四十个人,长度只有二十个人的一个长条形方阵,走在最前面的是长枪兵,后面是枪炮手,最后面则是大戟手。

长枪大戟如林,那锋锐的利刃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队列整齐无比,抬腿落脚,宛如一个人。方阵自西向东走过阅兵台,任何一行,从连子宁的角度看去,都是一条笔直的直线。

作为近战兵种,长枪手和大戟手穿的是红色的棉甲,而作为远程兵种,燧发枪手和炮兵穿的都是大红色的胖袄,一眼望去,整个大校场上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前面三个卫走过之后,便是第四卫,也就是骑兵第一卫。五千六百名骑兵都是穿着棉甲,戴着兜鍪,他们端坐马身,身形笔直挺立,像是一杆不折的标枪。他们手中端着五米长的精铁长枪,腰间悬挂着马刀,其中大约有一千人左右,马鞍一边悬挂着大大的兜囊,里面装的是神臂弩。另外约有两千人,他们的背上还都背着燧发枪——发明枪带这种东西对连子宁来说还是很容易的,现在武毅军的燧发枪手都是将枪背在肩后。

第四卫之后,是第五卫。

第五卫虽然也是步军卫,但是明显就要比前面的那三个步军卫逊色一些,这些降兵虽然也是一般的装备,但是训练时间就要短了一些,步伐也不是那样的整齐,显然战斗力举要差上一些。

他们还需要时间和战火的淬炼。

最后面出场,就是第六卫和第七卫,也就是两个野女真人组成的卫。

横面为十五人,长度为三百骑,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骑着特产的东北高头大马,昂首在大校场上策马而过。

作为重装骑兵,他们的装备理当是整个武毅军中顶尖儿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身上并没有重骑兵披着的重甲,甚至连棉甲都只有很少一部分加起来不到一千人装备,其他的,穿着的都是胖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