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武毅伯爷前来视察,早就有大量的官兵赶到戒备,连子宁看了只是一笑,也并未制止,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己现在这等身份地位,如果出门没点儿排场面子,反而是让人耻笑。
沿着修葺好的路,众人登上了铜矿山。
连子宁也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采矿工艺。
在山头的正中,有一个边长足有一丈的大洞,直通通的朝下,下面黑漆漆的,也不知道有多深,在洞口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辘轳,上面十余根粗绳子连接着一个巨大的平底木盆。
陆臬道:“这木盆,上工下工的时候用来装载矿工上洞下洞,若是工作时间,下面的矿工便是把的开采出来的矿石放在这木盆中,下面有专人看着,您看,若是装满了,就摇一摇这根绳子,上面的铃铛一响,便把这木盆给拽上来。”
连子宁一看,果然在洞口旁边的横杆上挂着一个铃铛,连着下面一个细麻绳。
在洞口旁边,开采出来的矿石已经堆成了小山。
陆臬显然是这些日子学到了不少东西,已经从一个大头兵变成了采矿专家,侃侃而谈道:“咱们这矿井,采取的是二十四线的法子。于山上开凿大井,大井周边各一丈,深二十丈,上下下大,形如一把向上的锥子。下面的采矿区,大致有一里地方圆,有五十个竖井,十条斜巷和一百三十条平巷,支撑下面巷道乃是采用的原松木,径约一尺。”
“竖井井口直径五尺到六尺,竖井乃是交通孔道,从这里把矿石和下面的积水提出地面,把井架支护木送到井下。竖井都有十丈深,其分几段,也就是掘一段竖井,挖一段平巷,每一条平巷都装有辘轳,这样逐级提运,接力完成。一百三十条平巷的方向不一致,宽窄基本一致,内空高六尺一寸,宽六尺五寸。斜巷和平巷的作用不同,从矿层表面开斜巷斜穿到底部,主要是为了探矿;再沿水平方向开平巷,从矿层底部向上回采。已采的矿石在井下进行初选,把贫矿和废石充填进采空区,这样,既可以避免已经采空的区域坍塌,又可以使出窿的矿石质地较高,减少提运量。咱们这几座矿山,用的基本上都是这个法子,采取了竖井、斜井、斜巷、平巷相结合的采掘方式。同时还有一些小手段,例如设置通风口之类,初步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和巷道支护等一系列问题。”
连子宁毕竟不专业,听的有些云里雾里,虽然没听懂,不过也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
陆臬又加了一句:“咱们矿监局耗得那些银钱人力,大部分都在这地下矿洞上面了。”
在这逗留了一会儿,便自下山,其它那四座铁矿山和这个一般无二,也没必要去了,便直接去了那片煤田。
煤田就在矿山的后面,是一片低矮的丘陵,绵延起伏。
此时地面上那浅薄的浮土都已经被挖开,露出了大片大片黑色的矿脉,乍一眼看去,煤炭似乎铺满了大地一般。
连子宁知道这片地区的煤炭储备非常丰富,在后来,这里乃是苏联在远东最大的煤矿基地之一,煤炭储量的单位以亿吨来计算。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这片煤海摆在面前,还是心中忍不住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