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后人都以为铁浮屠是重骑兵,实际上并未如此,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误论调,是因为来源于宋史的记载——《宋史》记载,金军以皮绳将甲士铁骑相连,用以攻坚冲阵,号称“铁浮图”“拐子马”,所向无敌,后为宋将刘锜、岳飞以长刀、大斧所败。
只是,这个论调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是被人破掉了。
破掉的不是别人,正是女真人的后裔,乾隆。这位自称十全武功,十全老人的高产诗人,一辈子写了十多万首诗,虽然写诗的质量不高,但是在骑射上还是很有些水准的。在编纂《御批通鉴辑览》时,他很尖锐的指出:“北人使马,唯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况兀术战阵素娴,……岂肯羁绊己马以受制于人?此或彼时列队齐进,所向披靡,宋人见其势不可当,遂从而妄加之名目耳。”
这段话对旧说的批驳,可谓切中要害,很有说服力,是以之后对于铁浮屠的猜测,便是盖棺定论了。
实际上,铁浮屠便是重型步兵,中间确实是用铁索相连的,这是为了保持阵型,增强防护力,铁链用在步兵上,确实是可以的,因为人是情绪可控性的生物,维持一定的步幅对他们并不难。但是骑兵就不行了,因为想要保持战马的步幅一致,实在是太难了,影响战马的因素太多了,有的时候,驭手一个轻微的动作,都可能导致战马减速或是加速,而若是真的三马相连,那一匹战马完蛋,岂不是就害的另外两个都完了?
所以,拐子马才是重骑兵,而且也不是三马相连,只是人马皆批重甲而已。
自古以来,重步兵和重骑兵都是极为烧钱的兵种,便是富庶强盛的中原民族,想要武装起来也是不易,北地的少数民族从来都是不缺高大矫健的战马,不缺英勇善战的战士,但是缺少装备。而完颜陈和尚若不是有相当厚实的积攒,也武装不起这两支部队来。
金国时候的铁浮屠和拐子马都是批两层步人重甲,防护力极为的强悍,浑身插满羽箭也是混若无事。完颜陈和尚从舶来的西方传教士那里吸取了经验,改鱼鳞甲为板甲,这些铁浮屠战士身上的重甲都是类似于西方的板甲,重达六十斤——不要以为这个重量很吓人,大宋当初一套制式步人甲的重量是高宗皇帝赵构钦定的五十九斤六两!两层步人甲多重?一百二十斤了!
跟几百年前的前辈们相比,这些铁浮屠的负重大大减轻了,加上手中的大斧也不过是一百二十斤而已,机动能力大大提升,而防御力却并没有下降。板甲的防御力,毕竟是冷兵器时代公认的天下第一。
铁浮屠和拐子马都是女真大汗的禁卫军,他们平素都是驻扎在女真汗廷所在的黑龙江畔的那一大片丰茂草原上,但是刚毅大将军在大汗面前也是有些面子的,这一次完颜陈和尚特意把出身海西女真的两千铁浮屠和拐子马给派回来,交给刚毅统领。
而刚毅又是把五百铁浮屠分给了阿敏。
很快,占据那一段城墙的明军将士就发现,自己面前的敌人,换人了。
看到这些浑身都被厚重的钢甲包裹,像是一个个钢铁罐头一般的敌人挥舞着大斧沉默着向着这边冲来,大明将士的眼中无可避免的露出了一抹惊恐之色——这和胆量无关,是人类看到强敌之后的本能反应。
铁浮屠们高举着大斧,狠狠的杀进了剩余这些明军的阵列之中,明军也毫不畏惧的迎了上去,他们也是精锐,自然不会怕的。
一个明军士兵挥刀狠狠的斩向了面前一个女真铁浮屠,这个铁浮屠不闪不避,只是举起胳膊来一挡,任由腰刀重重的砍在了自己的上臂上,大明军器局督造的锋锐腰刀狠狠的斩在铁浮屠的胳膊上,但是却只是激起了一溜儿火星,在那厚厚的肩甲上留下了一道白痕而已。而铁浮屠的大斧,已经狠狠的落在了他的脑袋上,顿时是这明军士兵当头劈成两半,红的白的溅了他一身,这铁浮屠毫无损伤,他眼中露出嗜血的残酷光芒,又是扑向了另外一个明军。
大明将士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对面前的对手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