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枪管围绕着中间的一根铁柱,闪烁着冷幽幽的青光,这是上等钢铁特有的光芒,他伸手抚摸了一下那枪管的边缘,入手冰冷光滑,连一点点儿的毛刺都没有。连子宁不由得赞叹,这个令人着迷的时代,中国实在是太强大,太优秀了,这样的铸造工艺,普天之下,也就是大明朝才有。
在五根枪管的后面,是一个黄铜铸造的握柄,大约有两尺来长,前端笔直,后部弯曲,形成一个优美的弧度,更适合人手的握持,上面还铸造了几道防滑纹。在五根枪管的后面儿,是一道垂下来的火绳,在昭示着它的身份。
若不是这道火绳的话,真真就是和后世的转轮机关枪一般无二。
连子宁着迷的抚摸着手中沉甸甸富有质感的枪械,几乎要发出难以置信的呻吟。
大明朝的火器,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技术水平,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没有之一!
一个神机营就武装了三千六百杆霹雳炮,九十万发子弹,大连珠炮二百杆,手炮二百杆,野战重炮一百六十门,这样的武器配置,只怕当时的欧陆几个大国加起来,也凑不住这样的一个家底儿!万历年间一次就为沿海诸卫所制造弗朗机炮六万门,这是怎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第一四二章 领先一个时代
大明朝火器无数,而毫无疑问,五雷神机就是所有单兵火器之中,最厉害的。
此时不过是西历的十六世纪上半叶,正是火器发展刚刚进入第一个巅峰——火绳枪的时期。
作为大规模普及的第一代火枪,火绳枪弊端不少,射速慢,射程近,精度差,下雨天不能使用,火光容易暴露目标等等,但是无论是有怎样的缺陷,它毕竟是领先时代的新武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火铳最为人所诟病的,毫无疑问就是射速,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10道工序。而在欧洲,一六零七年阿姆斯特丹的雅各布·德·盖耶出版的一卷图示《武器练习》,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二十五个步骤。火枪手出战,要带上枪及火绳、火药(分枪内用和火门中用)、弹丸、叉形支架。敌我双方一旦交火,射手就忙着开火——装弹——再开火,手脚要非常敏捷,最好的射手每分钟也只能打二三发弹。
一般射手,一分钟能打一发铅弹,算是可以。
而一分钟的时间能干什么?
战场上,骑兵冲锋的速度,大约是在每小时四十公里左右,换算下来,也就是每分钟大约是六百六十多米,一里多地!而火绳枪的射程是多少?有效射程也就是一百多米,一百多米的距离,骑兵转瞬即至!
在连子宁原先的那个时空,汉人最后一个煌煌帝国,便是如此被那个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半奴隶制野蛮民族给击败的,没有行之有效的战阵方法,手拿火铳的明军往往是才放了一枪,就被八旗骑兵杀到了跟前,那时候,就只有引颈受戮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