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历史上,鞑靼小王子第三次入侵明朝可谓是一个分水岭。前两次进入中国,不过是为抢劫一些财物过冬,规模都不算大。但经过两次抢劫,小王子顺利渡过难关之后,又看穿了明朝边军的虚弱之后,野心膨胀,准备大干一场。
也就是从这第三入侵以来,鞑靼人只要是一遇到雪灾就举族南迁,将山陕两地北面祸害成不毛之地。
也因为如此,正德皇帝忍无可忍,终于在正德十二年的时候发全国之兵和小王子在应州来了一场空前的大会战,终于一举剪除了明朝的北方边患。
……
现在是正德六年,过了年也不过是正德七年,到正德十二年还有很长时间。
苏木等不了,也不想等。
这片时空的历史因为自己的存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到那时还有五年,在这五年中,鬼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苏木决定不再耽搁下去了。
为了这一天,他早在一年前就让关继宗去大同做知府,让谢自然去做山西都指挥佥事,如今又让他去大同兼领山西行都司。
可以想想,以正德的性子,肯定是巴不得跟鞑靼人打上一仗,只不过顾虑着文官们的反应,不好明说而已。
我苏木现在好歹在文官系统中也是说得上话的,如果能首倡对鞑靼用兵。就算不能让正德和我尽释前嫌,至少也能让皇帝消一口心中的郁气。
到时候,自可顺势起复回到中枢核心决策层。
当然,文官们肯定会强力反弹的,但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就苏木所考虑的,文官们并不是一味反对出兵,而是顾虑。
有明一朝,其实是一个很强硬的王朝。对外政策从来都没有妥协过,无汉之和亲,无宋之岁币。太祖和成祖对北方的战事,从来只一个字“打!”
即便到崇祯年国内农民军纵横十几省,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对于辽东的满清也没想过妥协,也没起过安外必先攘内这种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