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开国之初发行宝钞,主要是市面上缺少金属货币,为繁荣市场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因此滥发,再加上随着生产力的恢复,金属货币开始大量发行,这才退出了市场。
古人有古人的局限性,却不知道掌握了铸币权对一个国家究竟意味这什么。
“如果哀家当初能够想到这个法子,也不会拿不出赈济款子,也不会因为皇帝大婚的钱而着急上火,好一个苏木,果然了得啊!”张太后不觉在心中暗自叹服。
“是啊,苏木什么法子想不出来。”正德附和了一句。
张太后:“只一桩,苏木不该拿官盐做抵押。若是将来有后患,岂不将盐司牵进去,到时候,百官不知道又该闹成什么样子?”
第四百八十二章 简在后心
正德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用张太后所不熟悉的表情道:“太后所言差矣,尤其是先前一句。”
张太后愕然地看了正德皇帝一眼,问:“哀家哪一句话说得不妥当?”
正德皇帝:“先前太后说法是善法,这才一个长芦盐场,每年就能为国家赚来好几百万两银子,而且有不影响我大明朝的盐政。不影响我大明朝的盐政可是太后你老人家亲口说的,而且啊,银行每年赚来的好几百万两银子却不是国家的,而是朕、太康公主和苏木的。朕拿四成、太康拿三成、苏木拿两成,余下一成作为银行日常开销。朕赚了钱,自然要入到内库中,岂能平白拿出来给户部?”
“陛下……”张太后沉声道:“天下可都是陛下你的,要那么多钱做什么?还有太康这小丫头,将来嫁了出去,自有俸禄可拿,衣食无忧,怎可在经营银行钱庄谋利,传了出去,也不怕百官弹劾、百姓不敬,拿出笑话?”
正德怒道:“太后这话说得朕不爱听,就说这次朕大婚吧,太后你老人家问户部要钱。户部的官员们可不觉得这天下都是朕的,想拿多少钱就拿多少钱,还不是叫太后你自己凑钱?户部不肯出钱,凭什么叫朕反拿钱贴补给他们,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你就算给朝廷再多的钱,他们也花得出去。居家过日子,讲究的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钱多,自然有钱多的花发。打不比方,就拿河工来说吧,每年朝廷投进去几百万两银子,根本就看不到一个响动。如果你多给些,也一样。一条黄河,外加一条淮河,若想整治,在河堤上植树可以,把河堤全换成条石也可以。所以说,再多的钱,他们也敢都花出去。太后,管理国家这种事情,你就不能太妥协,否则大臣们就要得寸进尺了。太后对官员们就是太软弱了,难道还没看出来,他们就是想把朕当成一个摆设。说句难听的话,这大明朝就算没有了皇帝,靠着官僚集团们,也能顺利的维持下去。”
张太后从来没听到过儿子在自己面前长篇大论地谈论朝政,想不到今天却说出这么多话来,心中剧震:陛下长大了,陛下长大了!
太后呆了半晌,想反驳,却又无从说起:“这也些都是苏木以前跟你说的吗,陛下九五至尊,口中却全是经济,还有人君的体统吗?”
体统二字,张太后是自知无法说服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