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页

过完年,再等上两月就是进士科会试。

也就是说,留给苏木温习功课的时间只有四个月左右。

来沧州之后,俗务缠身,一直没有空闲读书,明年的进士科能中吗?

老实说,自从历史发生重大改变之后,苏木自己也没有任何把握。

现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好在,有内阁三老的教导,苏木觉得自己如果努力上一把,拼上四个月,还是有可能上榜的。名次也不需要太高,赐同进士出身就可以了,至少能够保证自己有个正经的出身。

如果入不了翰林,那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至于盐司和银行的事情,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苏木也不想去管。

银行这边有太康公主和孙臣,再加上一个宗真,红白两道通吃,绝对出不了乱子。盐司那边,苏木同吴大人一说,老先生深以为然后,正色道:“苏木你这话说得有理,科举才是正途,不要为了盐司的杂事耽误了功课,以后你也不用每日到老夫这里来,好好温习,争取明年考个进士出身。”

其实,自从那两百万两赈济款凑够之后,老先生也懒得再过问盐司事务。他已经写了折子上奏朝廷,说是自己乃是举人功名,无德无能,资历不够。以前之所以答应代转运使一职,乃是为了替朝廷和天子分忧。现在既然差使已经完成,请回扬州依旧任推官一职。

如果不出意外,朝廷的旨意应该很快就能下来。

果然,又过了半月,一支庞大的宣旨队伍准备启程来沧州。

而且,很奇怪的是,这群人并不是一拨。

这个消息得自张永,张永派了个心腹过来联络苏木,说是,这群宣旨的人马中,一共有两批人马,两道圣旨。

一批简单些,就一个传旨的中官,圣旨是给吴老先生的。上面说,吴大人在长芦盐司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扬州就不用回去了。着,免去他长芦盐司转运使一职,新的转运使不日就会到任。至于他吴大人,也回京城,去吏部候差。

“估计是要大用了,应该能够去一个好地方。”听到这个消息,苏木也替老先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