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页

澶州城中,宋九正在讲一个苦逼的寓言。

“陛下,曾经有一个兵士与一个娘子爱恋很久,这个兵士去了边陲轮戍,于是每天给这个娘子写信,讲自己的在边陲的事,讲自己的爱恋牵挂……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几年后这个兵士也立了功,升了军职,轮戍也快要结束了,这个娘子却与信差成亲。”

在坐的还有诸位宰相,听到开头一句,几个宰相一起皱眉头,什么爱恋啊,在这个场合,讲给皇帝听,成何体统。

不过最后一句说完,大家开始面面相觑。

表面上这是一个很苦逼的寓言。

实际宋九不可能那么无聊的,况且外面将士还在浴血奋战呢。

这个寓言是暗示赵恒用人有些任人唯亲了。

比如宰执,赵恒一度用了自己的老师,随后及时拨乱反正,这也没有错。然而与赵匡义相比,赵恒后来用了那些人,丁谓、王钦若、寇准、王旦,转来转去,就是这四个人。若非赵匡义大力载培新人,给赵恒留下了好底子,赵恒能不能重用到张齐贤、李沆、向敏中、寇准、吕端、吕蒙正,若无这六位宰相,能不能有咸平之治,即便三司使陈恕也是赵匡义提拨上来的。

至于赵恒提拨的丁谓与王钦若……

不仅是宰执,还有武将,实际边陲上有无数名将,田敏、张凝、曹玮、杨延昭、魏能、孙全照、杨嗣、马知节……但赵恒眼睛一直看得不远,看来看去,看的还是身边人,因此将父亲的藩邸旧人一一提拨重用,如高琼、傅潜、王显、周莹,高琼与王显倒也罢了,周莹与傅潜是什么货色?

以及因为王超曾经担任过王显的副将,得王显喜欢,于是王显一推荐,便让他担任河北主将。若非自己从望都之战中看到不妙之处,及时建议由曹玮替换之,说不定就会出大事情。

王超能为将,绝不能为帅!

赵恒不是傻子,听出来,大半天后叹息一声:“朕不及先帝啊。”

“也不是,陛下仁厚则胜过先帝,只是陛下平时多注意各地军政奏报,看到有良臣良将者,敢于提拨,一步步提拨与载培,察其才干,便能得到更多的良臣名帅,国家军政大事无忧矣。”

“臣再说第二件,战后国家可以调出部分钱帛,统一印刷籍贯证,朝廷做好防伪标识,各县官吏写上本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大约身高相貌,凡是女子及笄男子达到加冠年后,必须前往各地县衙宣誓效忠我朝后,领取这种籍贯证明。各地关卡必须看到本人持有这种证明,方可放行,各地邸店必须看到这种证明并登记后才能让此人入住。若是未满及笄与加冠之年后,必须去县衙开写相关证明。”

“过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