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担心的事还有很多,曹玮资历浅,能不能胜任指挥好北面的十几万宋军。
“矛手列在第一线,准备战斗。弓弩手也准备,抛射后方的骑兵。盾牌手准备,在保护好身后兵士同时,尽量将百姓拽到辎重车后面。”
李继隆发起第一道命令,旗手迅速用旗号传达出去。
未放箭,皇帝就在城头上擂鼓,自己兵士射自己国家的百姓,太不吉利了。
萧燕燕在高台上观看着,知道机会来临,下令道:“准备进攻。”
黑压压的军队终于撞在一起,长达七八里的战场传来无数呐喊声。
宋军没有使出他们最拿手的武器,弓弩,辽国步兵成功靠近了辎重车。天气与地形对他们也有利,这些年宋朝棉花进一步普及,甚至为北方百姓带来了很多财富。
毕竟北方粮食产量太低,拼种植业,永远不及南方。但棉花产量却不比南方差多少,因此极大了弥补了北方农业收入的不足。
甚至各种棉制品远销高丽,以及周边各个寒冷的国家,包括倭国。
但只能说士兵穿上了棉衣,可以在更寒冷的天气甚至更北方驻戍与活动。不过到了交战时,增加了棉衣,无疑会使士兵行动有些笨拙。或者有一门好处,某些时候能当一件简易的盔甲,只要射来的箭支力量不强,棉衣加上盔甲的保护,就不会产生伤亡。
然而这种天气,显然对辽军更有利。
开阔的地形,更利于辽军铁骑冲突。
士兵们管不了这么多,几乎是生死存亡一战,双方的皇帝都站在背后观站,并且各自在擂鼓助威。
因此士气都旺盛到了极点。
辽国步兵先冲了上来,宋军不约而同地反击。长矛隔着辎重车阵捅,短矛掷射。
但也能看出一些兵士因为心情紧张,陆续出现许多失误,敌人还未到他们射程范围之内,尽管事前经过了训练,仍提前将短矛掷射出去。反过来辽军那边也缴获了一些短矛,又没有顾忌,既能掷矛,又能放箭,同样给宋军带来沉重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