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页

最糟糕的是王继恩先行做得太急,已经在赵匡义面前进了谗言。因此怕吕端面见赵匡义时,赵匡义将这件事说出来,让吕端有备。于是王继恩又做了一件更傻的事。

吕端到宫中问赵匡义病情,这不是要讨好,皇位过渡在封建国家里,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然而却没有见到,被太监打发出来。

吕端便隐隐感到不对。

于是他用牙笏写了两个字,大渐,让密吏带给赵匡义。

这个大渐意思就是病危。

很含糊的一个意思,若是赵匡义看到就明白了,不是你病危,而是可能宫中有不好的动态。

但是也没有听到赵匡义答复。

这让他担心万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危在何处,那些人在密谋。因此想找人商议都不敢找。还好,他这时担任好几年首相,包括东府一些胥吏,与他关系皆相处得不错。

因此王继恩在谋划,他也在谋划。不过相比王继恩,他更加被动。

但很万幸。

潘阆终是一个小博士,得到内情比较晚,因此他进献妙策时间更晚。王继恩动手得便同样晚,赵匡义这次病重,没有熬多长时间。因此留给王继恩时间并不长。

还有就是宋朝的制度,惩唐朝宦官专政的危害,宋朝太监数量一直很少,也不让太监掌握大权,甚至不喜大臣与太监交结。

这才将吕蒙正贬下去。

若吕蒙正在,他是首相,又与王继恩穿一条裤子的,大事可去矣。未必赵元佐上台后会变得很坏,但这个头开下去,那么可能就象东汉那样了。

时间在吕端忐忑不安中迅速过去,不久后,赵匡义病逝。

王继恩带着李皇后的口旨,请吕端进宫议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