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仁爱也。”
“河东那边如何?”
“宋公威名赫赫,无细民敢胡为也。”
“还是用人哪,为何天下仅有一九卿!”
张观咽住了,大半天说道:“象宋公这样的名臣,千古也罕见,非明君不见此等良臣,有一个足矣了。”
“这样吧,你替朕草诏,诸道知州通判限一个月内,如何平税赋,招辑流亡,惠恤孤穷,窒塞奸幸,以及民间未便之事,悉数写上,共为一状,上奏朝廷。如果他人他官有所见听,别上疏论,朝廷再委中书舍详定可否,若可采取,当议旌酬,若是苟务因循,必申惩责。”
有司又上奏油衣帟幕有数万段破损不堪用,欲毁弃之,赵匡义令人煑浣,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面,以示宰相:“有人对朕说所谓节流,非是裁减官员无用兵士那么简单,真正节流之意,就是去掉不必要的浪费,数万段油衣,价几千缗钱,虽破损不抵原价,悉数毁之亦为可惜,朕令人制数千面大旗,最少也挽回一半损失。仅是此项,就足以让几十户人家衣食无忧。何至如此?”
李昉心中诽谤不己,天下那么多事呢,谁有空管得那么细,还不将人累死啊,但只能说道:“陛下万机之外,圣智高远,事无大不上,咸出意表,天生五材,陛下兼而用之,物有万殊,陛下博而通之,虽在细微,无所遗弃,非是臣等可以比拟的。”
这个马屁拍得好,赵匡义哈哈大笑,甚是自得。
又有司调退材为官员之薪,赵匡义亲视,挑其中能用者择出,分赐宰相枢密三司,又对李昉说道:“此虽甚细碎,然山林之木,取之极费民力,仅是用来烧锅,亦可惜也。”
李昉只好说道:“古人以竹头木屑皆可充用,正在于此,唯惭臣下不克尽副天心。”
面对这样的皇帝,做为中书首相若才能稍逊一点,会很悲催,如此时的李昉……
然而只要有本领的,马上就会得到重用。
如京西转运副使虞部员外郎卢之翰与前书院子弟许州司户卫孝恭共同上书,以潩水时常泛滥成灾,侵许州民田,请自长葛县开河导潩水分流,合于惠民河。役成,潩水不再危害许州民田,百姓欢呼,立即加卢之翰为户部员外郎为陕西转运使,以卫孝恭迁为卢之翰原职。
于是很多名臣陆续择出,这为未来宋真宗时咸平之治打下了基础。
但缺点很多。
只要敢说,敢做,若说得对,做得好,立即上位,因此许多官员没有才干,或者稍有才干,便浮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