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接到潘怜儿的信后,宋九忽然想到一件事,提笔在太谷县衙书写了一道奏折,让郭大递向京城。
这时候京城同样开了锅。
倒不是为换玉苹吵的,实际以前赵匡义就打算有这个想法,准备用蒲奴宁的儿子交换玉苹,然而宋九看到萧燕燕性格“嚣张”,怕萧燕燕不同意,反而将玉苹加害,此事作罢。
用一个辽国西南招讨使换一个小妾,有点儿不大适合,但宋九这个小妾不是一般人家的小妾,再说宋九立下这么大功劳,未进入东府做首相,相反的下去了,这可能是朝廷一个补偿吧。
吵得是另一件事。
赵匡义忽然改变主意,主动请和,这不应当啊,非是在岐沟关兵败时,宋朝连番三次大捷,要请和的不是宋朝,而是辽国。
有的主和派默认了,但多数大臣认为皇上这样做,是一件奇耻大辱,失了国体。
大嘴巴们如田锡王禹偁之流差一点要骑在龙椅上向赵匡义抗议了。
无数宋朝大臣认为很委屈,可辽国那边反应更让他们愤怒。
王化基风尘朴朴去了辽国,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也斩也扣押,但那是赤裸裸的藐视,它万万不会发生在萧燕燕身上。
于是在幽州接见了王化基。
听王化基禀报后,萧燕燕与一干辽国大臣同样傻眼了,这不合理啊!
当时没有给回复,让王化基下去休息。
萧燕燕留群臣商议,宋朝为什么突然提出请和?
这是一场狮虎斗,可能宋九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然而无萧燕燕打下的江山,那可能来的未来辽圣宗,圣个怪啊!
赵匡义也不简单,尽管他上位上得来历不正,但不可否认他的拓取精神,只是赵匡义有些悲催,遇到最强盛的辽国君臣,还有最狡猾的党项人李继迁崛起。若是几十年后澶渊城下故事提前上演,放在赵匡义手中,很可能就让萧燕燕母子休想回去。萧燕燕是一头凶悍的猛狮,赵匡义同样也能算是一只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