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完全是士大夫贪墨导致各坊场收益越来越低。
其实这些道理基本都一样。
因此在史上迫于前线运粮困难,便让商人运粮于边塞,然后根据运粮远近,道路难易给其值,执券到京师,再补偿缗钱,或者移文于江淮,给茶盐钞,谓之折中。随后导致茶政盐政迅速崩溃。不仅如此,一些黑心的商人与官员勾结起来,开始往里面掺沙子与霉变陈粮了。本来待遇就差,再吃这个粮食,边塞将士如何有信心与敌人作战。于是到了后来,在宋朝传出一句话,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
但因为宋九的屯田制,不论在京畿还是在边塞,都有大量屯田,若非今年旱情严重,边境的军粮都能勉强持平,即便是今年,粮食差口也不大。因此这个折中存在没有意义了。
赵匡义说宋九,宋朝久,倒也不算是虚夸。
宋九微微欠身道:“臣那敢。”
但他在心中也叫幸运,幸好自己未贪恋权势,进入中书,不然这种情况,自己如何应付?
他心中叫幸运,中书苦了,好在赵匡义理解,说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自星文变见以来,久缺雨雪,朕为人之父母,心不遑宁,直以身为牺牲,焚于烈火,亦足以答谢天谴。”
东府几个大佬面有惧色。
赵匡义居然想要为火里跳,自己是东府的宰相,那么要往哪里跳?
冬月还不落雨雪,腊月还不落雪雨,田锡终于忍不住了,直接说,此实阴阳不和,调燮倒置,上侵下之职而烛理未尽,下知上之失而规过未能。
不要找原因哪,就是赵普的错!
赵普布的局效果就出来了,张齐贤、吕蒙正等人对赵普都多少怀着一些感谢的心情。看到奏折,心里在想,不管怎么说,赵普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国家多事,又累又惧,导致病重,你虽是一个大嘴巴,但说话得知轻重啊,因此出为知陈州,让你到地方上反思去吧。
然而朝堂中的大嘴巴不要太多,虽然赵普布了一些局,然而他一生坑的人太多太多了。
到了春节后,赵普身体稍稍好一点,再三提出退出相位。
这一回他真的怕了。
与上次不同,上次赵匡义为了让他退出相位,不知敲打了多少次,赵普一直装聋作哑,然而这一回赵匡义再三挽留,赵普坚决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