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人与赵普并无关系了。
实际主要就是赵普!
接着,在赵普提议下,王化基担任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王化基便是书院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
能说宋九是王化基的先生,但当初学舍里本身就有好些先生,到了书院里,先生更多。
只能说王化基沾了一些宋九的腥气。
这让赵普曾经刻意打压过王化基,王化基也不服啊,便向赵匡义上奏,赵匡义从中调和,王化基才逃过一劫。
直到这时宋九才会意赵普的用意,大半天叹息道:“何必。”
这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上代是上代的恩怨,不做这些事,一旦赵普有不测,自己会报复赵承宗兄弟么?
不过宋九心里面很高兴,早死吧,老赵,早死早投胎吧。
没有耶律休哥,边境不让宋九担忧了,没有了赵普,再也没有人让他害怕了!
感谢昊天上帝,感谢哈雷彗星……
第四百五十五章 高处不胜寒(下)
赵普推荐王化基,赵匡义对王化基稍有一些印象,但御史中丞不好当的,它是言官之首,因此召见王化基,问以边事,王化基道:“治天下犹如植树,所患根本未固,根本固则枝干不足忧,若朝廷大治,边鄙何患乎不安。”
赵匡义以为然。
实际在这一点上宋九与赵普意见差不多,必重内治,必重根本,但区别就是宋九是根本好了,就必须拨出一部分力量解决边境的问题,赵普根本就根本了,至于边患,能做缩头乌龟就做缩头乌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