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页

这件案子看似小,可实际背后不简单。

祖宗家法,祖,赵匡胤,宗,赵匡义,赵匡胤是武功,赵匡义是文治,史上宋朝一些好的坏的制度都是在赵匡义手中完善起来的。不好的很多,好的也不少。

比如宋朝的人性化,也就是所谓的齐民政策。

所谓的民主,或者未来李顺的均贫富,或者这个齐民政策,都别当真,反正宋九未看到过真正的人人平等,只能说若是做得好,能尽量地接近这个目标。

相比于前朝前代,宋朝做得算是不错了。其中最大的贡献,便是这个齐民制度在赵匡义手中的推广。

如他审案子,总是偏向弱势群体。如科举,李昉之子李宗谔,吕蒙正堂弟吕蒙亨,王明儿子王扶,许仲宣儿子许待问考中进士,成绩也不错。尽管是糊名制度,赵匡义仍说道:“这些都是权贵子弟,他们与平民子弟竞考,即便以自己才能得到提拨,百姓也会说朕照顾他们。”

于是全部取消其资格。

听到这件事后,潘怜儿感到很幸运,还是丈夫做得不错,两个孩子全部送到书院里。

其实这就是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

不能做到所谓的齐人,但至少某种意义上减产了百姓因贫富不均而产生的怨愤。

然而李益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下面的官员在反潮流逆施倒行。从京城权贵的通风报信,上下勾对,到秦州官员的一些不作为,这不是朕的错,而是宰相的错。

宋九乌鸦嘴又灵验了,但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李昉命运上。

这一件发生了一些类似很不好的事,赵匡义不满在积累着,等的就是这个时机,赵普进京。

第四百四十章 四人帮(上)

崔彦进写了一封信给宋九。

人人都想上位,宋九呵斥李昉,实际相比于其他人,李昉还算是好的。爬到这个位置上,那个没有被人坑过,又坑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