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页

倒是准皇太子元僖(又改了名字)说得比较理智。

春天来了,正是播种时季,这时候将百姓抽为义卒,百姓心中会不会服气,会不会安心?况且他们未经训练,能不能派上用场。就是训练能上战场了,所费甚广,国家经济能否吃得消?况且敌人出塞,边境安定了。即便他们再入侵,也要到秋后了,不如于将相之内,先有材谋之人,付之兵权,给予一些权利,精择锐旅,分守边城,优恤其妻儿老小,激发其勇力。将有谋兵激励,还会害怕敌人吗。

然后说了一大堆,几乎每一条都言之有物,因为元僖也没有劝住赵匡义,李昉情急之下,将这些情况一起通知了宋九,希望宋九劝服赵匡义。

毕竟他人在前线,又击退了辽国人,说话更有说服力。

其他人所说的宋九未注意,但注意到了这个元僖的发言。

当时宋九第一个怀疑是元僖背后有高人指点。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元僖是“天纵其才”。

第二个怀疑便是这个元僖想上位了。

赵匡义做开封府尹时也参与朝政,但他不同,他不是皇太子,不管怎么说,嫌疑不大,甚至赵匡胤要让他说。

然后在心中叹惜,小子,你太急了。

实际为了上位这两字,很多人苦逼。赵普在下面急啊,皇上,俺递了梯子给你下,你还不召俺进京啊?

李昉心想,俺虽呆在上面,但呆的时间很短啊,后面有宋九,有赵普,个个如狼似虎啊,该怎么应付?

还有,赵孚,田锡,胡旦他们同样也着急啊,俺不要首相,那怕混一个副相也好啊,该怎么办?

实际最后真正上位的人,正陪着宋九的小姨子在家中享清福。

又最后上位的人,正在张耆家中翻看一本本书籍,或者对着纱窗幽叹,有了新人忘了旧人,怎么不来看奴家啊?

赵匡义悲愤道:“宋卿,朕不是不知道,可一想到河北几十万百姓,朕痛心疾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