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页

飞狐关败得如此之快,潘美来不及细想,便撤向朔州。但新的问题同样来了,赵匡义下诏将百姓往河东撤,然而耶律斜轸此时杀红了眼,指哪儿打哪儿,现在摆在潘美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那就是全面后退,那么一来,什么百姓也不想往回带了,而且说不定杀红了眼的耶律斜轸乘势随宋军卷入雁门关,那个事情可严重了。

而且现在谁都搞不清楚辽国究竟派了多少兵马过来。

若是河东失事,耶律休哥再南下河北,弄不好又成了后唐时的故事,让辽国人入主中原。

还有一条路,在朔州与寰州顽强抵抗,打得久,辽军锐气下去,即便后退,也不敢进入河东,还能挪出时间,让四州百姓从后方向河东继续迁移。

潘美、杨业、王侁史上的命运再次降临到潘美、李继隆与王侁头顶上。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地鸡毛(下)

就在这时,李继隆与耶律斜轸再次交手,李继隆也被打败。

不是耶律斜轸比李继隆能打,主要士气不同。辽国大捷之下,士气高昂,宋军岐沟关之败传到山后,士气低落,而且耶律斜轸本身的军事才华就不弱于李继隆。

此消彼涨之下,李继隆照样会失败。

李继隆也无办法了,只好退向朔州,与潘美大军会合。

三人协商,在史上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实际依照潘美的意思,就是将百姓丢下不问了,没有百姓拖累,能及时撤退,能骚扰,能防御。其实就是可以轻装逃跑吧。

但他说不出口,毕竟违反诏令,又有一些贪生怕死的嫌疑,因此希望杨业与刘文裕、王侁说出来。

可是杨业忽然说了一句,大军可以退到朔州西南的石碣谷修整,这里离宋朝边境不远,山深林密,紧靠着古长城。然后派人密告云朔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再攻向应州,契丹派悉兵来拒,即可令朔州吏民出城与云州百姓一道直入石碣谷,我们再派强弩兵三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可以成功撤回河东。

还是要救老百姓,还是要打。

本来王侁就很不高兴他了,因此说了一句:“你不是素号无敌吗,今天逗挠不进,难道有他志乎?”

然后悲剧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