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打脸了,说得还十分地粗暴,术有专攻,你们不懂军事,整天乱叫什么?
吕蒙正问道:“宋公,会州离银州那么远,为何李贼用兵会州?”
“灵州也。”
“灵州?”连赵匡义也是不大明白了。
“去向灵州,庆州道,环州道,延州道,可必须翻越横山。拓跋李家在定难经营一百多年,不仅是四州八县,包括周边地区皆有威信,东北到地斤泽,东南到白马川、乐山,甚至在灵州也有一定威信。若李继迁再连连获胜,诸羌会纷附其帐下。还有李继捧看到朝廷态度偏软,也变节了,李继迁叛变,杀官兵,占银州,李继捧却不顾事实,上书要求朝廷继续招安。招安?招到何时?难不成招到李继迁占据整个西北,尾大不掉时,朝廷不得不封一个西北王才为止?”
这句话赵匡义懂的。
国家无论是内政,或者是军事,必须要软硬兼施,恩威并用。
“因此李继迁用兵于会州,如让他得逞,庆环延三道皆被封锁,朝廷想援救灵州,只有两道,一是渭州葫芦川道,二是会州屈吴山道。不过这次用兵,可是李继迁过于仓促,拿下会州后感到不好,于是焚烧城池,返回银州。”
赵匡义脸色阴沉得怕人。
若是宋九所说的是正确的话,那么正在构画一幅很不好的图画。
不用占据盐州、灵州与屈吴山,那怕李继迁重新拥有定难四州,也让朝廷头痛了。
……
翻看《杨家将》,有英雄,有奸臣。
奸臣是潘仁美,这就有些囧了。
还有一个人,王侁。
其实宋九也在注意着这个人,但结果让他很困惑。
不说平江南时的宣州之功,就说以后吧,因其人文武皆有才干,朝廷曾经准备让他讨伐梅山蛮,后来到了西北,立即向朝廷奏了一件事。朝廷在西北设置了诸将,节管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