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来,东京城上空却是阴云密布。
……
宋朝东京城春花渐渐含苞欲放,东北仍是白雪漫天。
但相比于酷寒的严冬,天气要略略暖和一点。
黄龙府城外一万六千多名大军正在集结。
宋九来到东北第一年都是秋天了,时间来不及。因此所做的事仅是训练乌玄明与燕颇的部下,制订更规范的制度。
第二年宋九让学子教导当地百姓耕种,并且指导乌玄明扩张。但对象仅是兀惹部的后方,没有向西也没有向西南。并且派使去契丹请降。可能契丹会产生警觉,不过辽东深处对于契丹来说,毫无疑问是宋朝的西南边缘地区,称臣最好,不称臣也不怪。只要不对宋朝管辖地区发起进攻就行了,你们内部随你们折腾去。
再加上满城与雁门两战,契丹正谋划更大规模的报复,这给了宋九宝贵的时间。
到了去年,在宋九指导下,乌燕二人不再扩张了,而是整合,同时为了防止契丹突然醒悟过来,派使献鹰献马,祝贺辽景宗南伐大胜。
因此对于东北那些小动作,契丹君臣拿不定主意,这又赢来宝贵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里,宋九指导着乌玄明从兀惹城开始,向东向南,连续筑了九个高大的城池,不求多大面积,但求高与厚以及坚固。有了城池,就有了交易地点,加强来往,并且有了城池就有了防御。对于攻城契丹并不大善长的。
原来也有城,可非是城,而是寨。
也就是若前线不敌,退到大后方来,契丹也不易将这股力量吃下。
这是做长远打算,不求一百年,最少能保证这股反抗的力量持续二十年三十年,那么就会极大的拖累了契丹国力。
按照宋九想法,还打算熬一年,毕竟内部困难太多。
首先耕种,宋九带来了学子,带来了农具,当地人也有耕种,可这些人学习兴趣始终不高。明明看到前年丰收,他们仍然过着原先的半牧半渔半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