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评价这件事,不能说是颠倒黑白,但都说得比较草率,更没有去分析来龙去脉。
这时候赵德昭也有一些言事权,就象赵匡义为开封府尹一样,实权更大。
然而将前面发生的事拢在一起会得出什么?
石守信等人贬官,说明他这个二叔不高兴了。难道没警觉吗?为什么说,似乎将士们当时想拥立他,这正是一次拢络将士之心的大好时机。
二叔做得不地道,我来替你们讨还公道。
由是赵匡义在朝堂上当着众人的面,拍案而起:“德昭,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不晚!”
再往前推,如果赵德昭一点想法也没有,那么石守信等人提议时,赵德昭会怎么做?
还有一个例子,李隆基的大哥李宪,李隆基灭掉韦氏后,李旦是长子,李隆基却有讨平韦氏之功,故太子久不能决。但李宪再三辞让,李隆基当了皇帝后,李宪少有才气,然而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这才为李隆基看重,兄弟情深。
当然,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想让赵德昭做到李宪那一步很难很难,更不要指望在涿州时他诚惶诚恐的推拒。
但这就是矛盾所在。
因此赵匡义在此设了一个局,刻意不赏不恤。
二叔话都说到这份上,赵德昭还不明白吗,忽然他想到了宋九在涿州对他说的话。
其实就是他听了宋九的话,他也未必有好下场,涿州的事毕竟发生过了。以赵匡义的手段,有的是办法对付他。
赵德昭自知难逃一死,与其日后了断,不如自行了断。
他如惊弓之鸟一般逃回家中,问亲随,你带刀了没有?
亲随大惊,道:“王宫重地,不敢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