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探子依然没有得到赵匡义消息。
傍晚来临,因为宋九的功劳,将时间全部提前,这时才是六月末,正是最热的时候。虽然这里是北方,还是很热,红霞漫天中,晚风略略带来一份凉意。
然而涿州城前还是很热闹,不时地有逃兵涌到城门前,然后抓起来,进行甄别,再进行安置。可能会持续数天左右,这正是宋九抢到涿州来的原因。不过现在让诸将提前代做了。
宋九与十几位重将默默站在城楼上。
不是为了收纳逃兵,而是在等消息,等赵匡义的消息,等去幽州城中探子的消息,契丹军队追击到涿州城下,随后撤回,似乎仅派出数支军队,扫荡幽州城附近的逃亡宋军,并没有深入到涿州附近。这中间肯定有古怪。
至于涿州城后方更加热闹,由宋军强行着将所有百姓往南方转移,那怕不愿意的,也押向南方。这会花费更长时间。
潘美忽然说道:“小九,老夫有错啊,当初未听你的话。”
不管怎么说,此次大败,他做为第二号主将,也有失误之处。
宋九摇头:“丈人,不仅是你与陛下,我与杨业交谈,他同样信心满满。”
“骄兵必败啊。”
“也不能说是骄兵必败,败就败在耶律休哥之手。”宋九未怪赵匡义,赵匡义失误很严重,你是皇帝了,做做样子就行,何必亲临前线一手指挥?若是你大哥,或者柴荣还差不多,武艺出众,就是耶律休哥杀到眼前也不怕。
但仔细一想也不是,若无这个破绽,在耶律休哥带领下,契丹也不会大败,两军必然相持,那么后方会涌来更多契丹援兵,那时士气敌涨我消,说不定输得更惨。
宋九又说:“现在主要是陛下,只要陛下平安无事,不算是惨败,至少这支劲旅主体保持下来,否则我朝将无法与契丹交战。”
说这句话时,宋九心中暗暗发下决心,第一次北伐失误了,再也不能让赵匡义盲目的实施第二次北伐。不然将赵大的底子全部输光了,还输掉了士兵的信心。
“丈人,先帝与我谈过契丹,欲收回幽州,必须与契丹进行持久战,你站在先帝角度分析,应当如何与契丹来这场持久战?”
“持久战?”从宋九嘴中出现许多新名词,例如围点打援,例如持久战,但浅显,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