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页

“你们夫妻果然是一对,与他人想法两样。”符昭寿啼笑皆非带着两个洋婢回去了。

潘怜儿问道:“你对柴家那个孩子有何看法?”

“看什么看,若是其他人家孩子我倒也无所谓,只要人品中就可,但他是柴荣嫡系孙子,你认为陛下会同意?”

“难怪不同意。”

“帝王心思哪……”宋九叹息一声,但不是为柴家叹息的,而是为接下来那件事发出谐叹。

马上宋九就要面对这个帝王心思了。

第三天宋九去政事堂,赵匡义忍不住问道:“宋卿,李瀚提议你想好没有?”

宋九入朝后,大多数奏折,或者诏书,他皆没有反对,然而对大多数却进行了变动,这个变动是在原诏书上做了修改与补充,进一步的完善它们。

但宋九本身却没有推出大的改革与诏令。

这一点与后来的宋朝名相王旦,吕夷简很相似,也就是喜微调,而不是大动作的去折腾,以免波及到太多利益纠纷,产生麻烦。不过与老好人式的王旦相比,宋九多了一份活泼与主动,与大权在握式的吕夷简相比,宋九多了一份谦逊。

也许宋九还远没有达到房杜姚宋的高度,但是能与戴至德、郝处俊这些名相相媲美了,关健宋九还年青,有无数上升空间。

这让赵匡义很欢喜。

李瀚提议,赵匡义草诏,交给中书审阅,做为文人,无论卢多逊或者沈薛,自然对此举万分赞同,但在宋九这里扣下了。

大家想法是一样的,认为宋九是想进一步的完善它。

事实它也需要完善,难不成下一道诏书,自此各节度使不再辖管州县就结束了?

不过时间拖长了,赵匡义终于沉不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