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

但它们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奴婢。宋九看到劳力紧张,暗中鼓励各衙内贩卖夷奴过来做矿工。随着航海规模扩大,又有一些衙内从西方带来一些奴婢,黑奴多,白奴少。可是人们多是好奇心理,并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带回来的洋奴大多数让宋九不能入目。

不过许多人欢喜,一些达官富人也于拍卖场买一两洋奴回家炫耀。

宋九对此没有反对,在宋朝奴婢待遇不是很差的。

符昭寿与其他人差不多,买回来的两个洋奴整是大型洋马,块头快赶上了宋九。宋九看了一眼,未再看,道:“二郎,贵客登门,有何贵干?”

“九郎,我哪里敢在你面前称贵。”符昭寿呷了一口茶,眉头皱起。

“二郎,你我相交多年,非是外人,有话直说吧。”

“九郎,我那外侄宗训临薨前,曾委托我二姐,想给我外孙柴永崎提一门亲事。”

“哦,是谁家的女子?”宋九奇怪地问道,柴永崎改封为郑国公,不过现在还小,人在洛阳。然而柴宗训死了好几年,即便畏惧赵匡胤,赵匡义也登基大半年时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说,还与自己说。

符昭寿为难地说道:“她就是你的女儿万娘。”

宋九惊得连茶杯差一点都松手掉在地上。

第三百五十七章 矫正(上)

“二郎,我为何未听陛下提起?”

“我也纳闷,当初陛下是说过,等局势好了后,一定替永崎做主,但陛下登基后,只字未提,二姐问及,我进宫问过一次,陛下略有些不悦,二姐也老了,便让我直接问你。”

潘怜儿眉头拧起,这时候一般女子出嫁年龄偏低,万娘肯定未到出嫁之时,还早,但也能订下一门亲事。按照门第与爵位,这个柴永崎还是不错的,况且他又是赵匡义的亲戚。不过潘怜儿隐隐感到不对。

宋九也在思考,现在订亲,宋九根本就不会同意的,他在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蓦然意会,当时赵匡义是二大王,朝不保夕,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会与现在相同。那时候符家是受害者,柴家也是受害者,他们两家是赵匡义的亲戚,因此也认同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