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仅是要求未来三馆建成后,准书院派学子前来抄录不保密的各类书籍图籍,以便文治天下。
实际是赵匡义那个未出世的八贤王赵元俨将来一个婢女会烧掉三馆,使大半书籍烧没了,宋九勉强记得这件事,因为他的推动,可能不会烧,可能还会烧。
书院抄录后,等于又备了一份备本,甚至以后的白鹿洞等书院再抄录,那么这些书籍将会全部保留下来。现在不珍惜,一千年后每一本书籍皆是宝贝儿。
但不能直接说出来。
宋九说了,赵匡义也准了。
李昉来正是为了太平广记许多书籍作者名字而来的。
太平广记收录的是小说,各种野史杂记,包括戏曲。宋九未动手写什么小说,可从他嘴中传出各种故事,流传到坊间,包括西游记,又经说书人编写后,进一步传扬开来。
还有书院编写的各类书籍,以及宋九请的文人编写的各类长编戏剧,这两者没关系,但是前者作者弄不清楚,署名是各类说书人,实际故事来源是宋九。
一旦编录,必须注明清楚,它也是一种荣誉。
而且不少,经李昉收录后,多达一百多卷。
宋九哈哈一乐,道:“明远,名字重要,还是内容重要?”
“但这些内容都是宋公想的。”
“没关系,当时逗家人一乐罢了,再经传扬,我看过,良莠不齐,写得好的是他们的本事,我能不能占有其名,写得不好的,格调低下,更不能将我的名字写在上面。”
“倒也是。”
“明远,做好这件事,不怕花钱,我支持,一旦做好了,将是垂名青史的大事件。”
“不敢,蒙受皇上信任,心中戚戚……宋公,我还想请教一件事,李公南贬……”
“明远,”宋九脸色一阴,道:“汝是君子,何谓君子,温良恭俭让,不会勉人为难,如我的小妾扣于契丹,我有能力将她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