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

但这届进士非同小可,吕蒙正,李至,温正舒,臧丙,马汝士,王沔,张宠,宋泌,吕佑之,张齐贤,陈恕,王化基,吕龟祥……

可惜宋九只知道吕蒙正与张齐贤二人。

又于开宝寺赐宴。

这皆正常,接下来就不正常了。

宴要散时,太监宣旨,第一二等进士与九经得中者,立授监丞,大理评事,或通判诸州之职,第三等同出身进士与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职事判司薄尉,五百名得中者,无论是赐出身的十五届未中的老油条考生,还是那七个老者九经,皆赐绿袍牙笏,并且赴任官员立给二百缗行装钱,甚至让他们到地方上发现了不便于百姓的政务,可以尽快处理,不必上报。

这下子薛居正与沈义伦坐不住了。

他们便一起看着宋九。皇上简直在胡来,你说言事进谏不以所言而言,不以不能言而不言,那么站出来吧。

第三百五十一章 窅娘

宋九没办法,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举不可成常态,须防言行不一,能言未必能行,能行者也未必全部能言,赵括是也。”

赵匡胤不敢放手用人,一直在赵匡义与赵普之间玩平衡之术,结果玩出了事。

然而在科举用人上,却一直做得不错,不管名次多少,先行勘磨,根据勘磨的结果,授任官职。事实读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未必能做好官员,十余年来,录用了一百八十几名进士,只有一小半仕途坦荡,其他人因为政务能力差,渐渐淡淡人们的视野。

赵匡义不但这次择取的名额可怕,要命的直接绕过勘磨这一节,直接给予重职,这还嫌不够,又给他们便宜行事的权利,那么置原来那些埋头苦干的官员于何地。

行装钱倒也罢了,虽然二百缗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只有大半人得到实职,几万缗钱花费国库还是能承受的。

可那样一来,朝廷选官制度就完全破坏掉。

不过宋九并没有强烈反对。

薛居正与沈义伦着急,卢多逊一直微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