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页

江州十分麻烦,然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时光渐渐接近十月,纷争渐渐平息。

宋九又派出官吏,于彭蠡湖修筑一个面积达到四百多顷的湖圩。它不是为了大兴圩田,江州如今成了地广人稀之所,圩田虽然肥沃,筑圩堤时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筑好后还要兴修沟渠,平整田亩,汛期时又要防洪抗讯,老百姓未必喜欢。

所以从宋九去湖南提出筑围,再到江东,如今真正的围田与圩田并不多。

它主要作用,还是起一个表率,以后人口增涨了,就能用它做一个示范。

同时又于江州城外勒石为巨碑,上面标洲彭蠡湖以及周边地区可以筑圩的范围,可以筑圩,但必须留下深湖区域,以便蓄水,包括各个河道也不能大肆侵占,否则一旦汛期来临,洪水不得泄,就会出现大面积涝灾,所谓的圩,在汛期时圩区远低于河面,一旦圩堤冲垮了,那会死很多人的。

除了巨图,还有相关的文字说明。

除了这三件实事,宋九也没有其他举措了,要么就是成天地调解。

一直调解到年底,才勉强将江州所有宅地处理。

……

风依然很是凛冽,但江河冰川渐渐融化。

前面就能看到河洲魄丽的身影。

它已经成为京城最亮丽的风景线。

潘怜儿高兴地从船舱走出来道:“官人,京城到了。”

宋九闻声,放下书本,也从船舱里走出。回京的这段时间,宋九一直在埋头苦读,以后的日子一定要做一个文官,但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读书是不行的,能让这群文人活活吃死。

两人站在船头,潘怜儿悄声问道:“官人,你认为陛下真的病崩?”

“勿要问。”宋九严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