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进口,也就是从外番进过来的货物,微臣打一个比喻,就说香料吧,香料到了我朝,一做了美味佳肴的调味品,二是薰香或者薰衣,薰器皿用掉。中间获利的第一个是市舶司的关税,第二个就是商人。再就没有了。”
“那有什么不对?”
“有啊,微臣再说出品,做一个比喻,瓷器,最后一道收益是市舶司的关税,海上也有收益,但那都是海商的事,多为大食南海所得,我朝海商现在不多,若有,我家规模最大。”
赵匡胤笑了笑,别的人经商他未必很在意,倒是宋九家经商规模越大越好,那是反馈给国家的。
“微臣只说陆上的收益,其次是运上两个市舶司商人的收入,再次便是瓷器作坊的收入,这中间朝廷都会征到商税,但与进口不同之处,便是已多了一个瓷器作坊的税务。这才是一个开始,瓷器作坊随着出口规模的庞大,每卖出一件瓷器,便会有一些钱流入作坊主口袋里,也有一部分流入仆役口袋里。卖得越多,养活的仆役会越多。但瓷器不是凭空造出来的,它需要瓷土,需要石炭,以及其他种种,连带着许多产业规模变大,养活的人会数不胜数。国家商税也会变相地越征越多。这些百姓生活变好了,又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整个国家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宋九尝试着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
“其次就是钱,无论金银做准货币,还是铜钱为货币,一旦大肆进口,这些钱币是对外流通的,并且我朝文明经济发达,就象水往低处流一样,相对外国的钱币少,若不进行控制,进口数量会远大于出口数量,我朝得利不多,钱币也会紧张。但出口不同,钱币是向我朝流通的。除非我朝钱币多得都用不完,那是不可能的。”
“宋九,你想说什么?”
“国家来控制,两个市舶司征关税时,出口货物不征任何税务,鼓励刺激出口,仅征进口关税,最少此举能勉强使进出口数量持平。这就叫贸易保护政策。”
赵匡胤有些迟疑,若那样,国家一年就会少收入几十万缗的关税。
“陛下,实际若舍得,每出口一样货物,国家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那么不久以后若精心统计,会发现商税不是减少,相反的是提高。当然,这必须要商税规范化。国家商税征收严重不均,越有钱有势的商税征不到,相反的只能征中小商人税务,渐渐会成为弊端。”宋九说完第一条,没有再说了,这得看赵匡胤如何看,自己解释得够清楚了,于是才说正事。国公的什么他不在乎,可在乎的赵匡胤未必能同意。
第三百三十章 脱变(下)
赵匡胤翻着图纸说道:“宋九,做得好,朕赐你为蒲国公吧。”
宋朝的国公多以春秋诸国为号封公,象石守信就是卫国公,高怀德是冀国公,理论上所有国公地位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封邑与实邑多少。但大国国公与小国国公肯定有那么一点儿区别,就象长孙无忌是齐国公,候君集是陈国公,那个国公大?石守信是卫国公,高怀德是冀国公,那个国大?天知道冀国在哪儿。冀国也许有人知道,可是蒲国在哪儿?宋九想了大半天才知道历史上是有一个蒲国,似乎就在河东蒲州地区一带。若不是穿越过来,看了许多史书,放在前世,将他打死了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国家。
不过终是国公,这也算赵匡胤兑现了承诺,对宋九功劳的认可与小小的补偿。
但这个补偿来得太晚了。
宋九道:“陛下,这个国公微臣就不受了,若赐还是赐收复江南的功将吧,若陛下赐恩于臣,可否答应微臣一个小小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