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仅昭庆,连其他几个女客一起惊讶道,哪里几乎成了一片鬼域,还是好地方?
“全国耕地最好的地方是江东圩,可必须先筑堤,圩内修沟渠塘泊道路,排涝耕作,还要防洪抗汛,精耕细作,这才成为产量最高的耕地。然而将堤围起来后不管不问,甚至还往里面撒棘刺的种子,会有什么收成?即便现在如此,我还是说河北乃是东水门外最好的地带,它每亩地价实际价值五十缗钱以上。但好地方,得载好花,你父皇着重民生,再不似前朝前代,想强行用权势谋利,即便再好的地方,那怕是在相国寺附近,还是今天河北的下场。”
后面的宋九可说不可说。
不过那么多店铺说倒就倒下去,它也是一种财产,有人会感到惋惜,因此说出这番话。
事实是它确实是好地方,传闻中北宋到后来城内有八厢,因为住不下去,渐渐向城外发展,又在城外形成九厢数十坊,也就是在城外又形成九块大型民居区域。
没河洲带动,东水门外早迟会繁华起来,如今有河洲带动,河北能不能起来?不过那要等很久以后了,想立即起色,除非宋九接手。不过宋九不想了,连他的契股都准备在几年后上交给朝廷,何必多这事?
徐夫人叹息道:“九郎乃我大宋奇才也,可惜啊。”
几个妇人奇怪地看着她。
宋九也看着她,还是很美丽,能算得上徐娘半老,依带风骚。不过岁数大了就是大了,马上快奔四的人,宋家小娘子入宫后宋九未见过了,不过想来她此时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徐氏已经拼不过宋家小娘子。
因此徐氏这段时间上蹦下跳,然而正是她十分活跃,反成了坏事,跳得越厉害,赵大性格多疑,就会想到另一个女人,武则天!有才有色,反而会防范。以前相貌妖娆,赵匡胤能容忍,现在渐渐色衰,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
徐氏显然不知,继续道:“陛下曾数次准备起用九郎,但二大王说了一句话,九郎所过之处喜欢树私恩,又不顾大体,最好让九郎继续呆上几年,以便使君性格沉稳,识大体。而且国家缺钱,以至陛下诏书天下,铜钱不得过江。还是让九郎先将冶铜一事做好后再说。因为二大王这次建议,陛下一直迟迟不用九郎。”
“二叔他不会吧?”
“殿下,二大王不会因公报私,况且九郎与二大王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这是二大王误会了九郎。”
徐氏越描越黑。
她越说赵匡义不会,别人越会这样想。
潘怜儿与宋九对视一眼,皆感到不解,那个所谓的矛盾冲突不能当真,背下里赵匡义与宋九不但没有矛盾,相反地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宋九上去了,对赵匡义有利,为何赵匡义要阻止赵匡胤任用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