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即将到来,可是赵匡义眼中看着窗外,眼中闪烁着一道道阴寒的杀机,还有对皇权的渴望,对命运的掌控……直到这时,赵匡义才完成了全部的脱变!
蛊母终于被赵匡胤与赵普联手养成了,只有一人能隐约地知道,那还是在事后才渐渐猜测出来。轮到王祜。这小子很不识相,你还好意思呆在大名府?迅速将他调到襄州担任知府。襄州也许重要,但那是军事地位,与大小无关,怎么重要也不及大名府,后来宋朝的北京城重要。
临行前,王祜从京城经过,他手抚摸着院中的三棵槐树,这三株槐树都是他亲手种植下去的。又想到了那个宰相的许喏,徐徐说道:“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第二百五十八章 插花
宋九拍了拍椅子说道:“倒底物格拼不过经义。”
衙内一起哄笑,宋九说是指今年科闱,礼部省试,一下择取了司马浦六十三名进士。这个录取率就高了,几乎达到六比一,还不算,又取了十五举未中者四十三人,赐出身。也就是以后拼命考,只要考满了十五场,那怕不中,也会录取。这非是后来的科举,三四年一考,现在一年一考,熬起来很快的,只要熬十五年,就可以谋得一个出身。
诏书放出,天下无数人放弃手中各种事务,纷纷抱着经义苦读。
书院出来学子,要么被各个商家请去,包括河洲也在请,要么被朝廷录用为吏,也有一些人从吏进入官员,可非是人人能变成官员,而进士不同了,只要中了,就是官员。
不但外面的人,连书院内部许多学子也埋头苦读经义。就包括书院门口的塑像,他的先生爱因斯坦一个,孔夫子与他的七十二个学生七十三个。
对此宋九无奈之。
这就看学子们争不争气了,两者都在为朝廷所用,看谁的能力大。当学子整体素质远远超过所谓的进士们,相信无论赵大或赵二,不得不慎重考虑。不管如何争斗,这两人都非是不顾国家的昏君。
“大家坐下,我们说正事。”宋九道。
还有的衙内好奇地看着书院内一切,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经义打败了物格,可是这个书院却是很神圣的,依然有许多人家带着孩子来报名。只是不对外人开放,以前只能趴在外面看。
正事要紧,一起坐下。
特大的教室,十几个老将军讲武学的地方。暂时文还拼不过武,选修武学的人很多。
宋九努了努嘴巴,李柱与秦娃子到隔壁教室搬来两瓶插花。宋九说道:“大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