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朕早有良策。”赵匡胤这一回不耐烦了,心里想,你与二弟如何斗没关系,何必拖小小宋九下去?赵普说这话不管用,因为宋九也讲过这件事。他在主动消除这个烙印。但还会有,因为教物格算术主要还是他,离他不行。想放手,十几年二十几年都放不起来。赵匡胤很奇怪,你与你先生只学了一段时间,难道几十年教不完。宋九做了解释,因为他在教的过程中也在进步,甚至能将差距拉大。如何几年能教完。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教几年,培养出来一批真正学问深的学子,然后于各地再开设一些中小型书院,例如广桂潭洪益杭鄂青,再如江宁府,大名府,京兆府,大约十来个,就将全国幅射了。宋九未解释它们还在敌人手中,十几年,这些地区还收不回来吗。那么无论谁担任这个山长,几年下来,烙印自除。就象琉璃一样,多了就不稀奇。再者,仅是书院一处还不行,以后国家大一统,安定下来,以宋朝重内治,人口增加会很快的,就象江淮地区,有的百姓衣食无忧,一家开始养四五个孩子。二十年后全部就长大成人了。但书院一年顶多放出三百名学子。整个国家不够用。赵匡胤深以为然。

也许城府宋九不及赵普,想法有很多幼稚的地方,可是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前自己认为的,私心重,实际自己真看错了。这小子私心也重,但有一个最宝贵的地方,就是知足。以前以为他胡来,又看错了,这小子实际非是,十分懂进退。

这才是赵匡胤需要的人。

但不敢当着赵普面说,只要一说,自己这个大管家说不定嫉妒之下,又将宋九整得死去活来。

“那老臣就放心了。”赵普知趣,也不问。在他眼中,虽对宋九有点不满,可这个人物太小了,无足轻重,不需要浪费精力对付他。

赵匡胤拉着赵普的手出来,客厅还有其他大臣。

御驾前往河洲,但在路上赵普却在想着如何弄倒符彦卿的办法。

忽然抬头问道:“陛下,不对啊。”

“朕有意看一看河中。”

赵普会意了,没有作声,要看大家一起看。上了飞桥,一共三座飞桥,景色十分雅观。于桥头处还有一个假山,这个都知道,边上就是筒车,并且陆续经过改良,设计更合理轻便,转动也更快。还有一个塔一个小寺,又有一个小广场,不算太大,然而也能做一个景点。接着就是宽敞的大街。两边是整齐漂亮的房屋,刷着雪白的石灰,还有宽敞的琉璃窗。不算太豪华,但整齐了就漂亮起来。赵匡胤索性从玉辂上下来,到处看,然后笑道:“这小子,也有能力,若大的河中几千户人家,生生变化如此。”

就有一门不好,街上除了店铺外,许多人家多是老人孩子在家里面,大人一起到河洲做活计去。赵匡胤想到那一年,于是闯入一家,问一个老太婆:“媪媪,你家一月吃几回肉?”

“陛下,能吃上十几回。”

“这么多啊。”赵匡胤蒙了,吃几回肉能理解,吃十几回肉就不能理解了,况且盖了新房子,手头必然紧张一段时间,他非是贵族出身,也做过一段平民,懂的。

“有时是自己买的,还有是顺店余料发放的。”老太婆哆嗦地说。心里想,难道皇上不喜欢俺吃肉?

提到顺店,赵匡胤记忆犹新,缄默不语,然后四处张看,家俱的什么还是很朴素,不过即便盖了新房屋,也不算太寒酸。赵匡胤又想到了桥,从河洲到河中,一连串的桥,大桥小桥,这个桥也未必全部流入国家,也有一部分流入到两河百姓口袋里。于是走出来看着河北,同样有许多新房屋,几乎看不到什么茅草棚。

变化之大,难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