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与父亲他……”
“有了市舶司,我也可以治一艘海船,跑跑高丽,你是我家的掌柜,偶尔代我出去总是可以吧,能到高丽,为什么不能沿海到清州?与你父亲相聚一段时间,谁知道你在哪里,然后再返航回来。”
“谢谢九郎。”玉苹雀跃起来。
“傻丫头,快写信吧,我再备一些礼物,让人带给你父亲,他也是我的丈人。就是那个马家女子,算不算我丈母呢?”
“也算。”玉苹小声说道。
“那就算吧,你也代我写一封信向他们问好。”
玉苹高兴地写信去。
宋九却想着心事,无论历史怎么演变,宋辽之间终有一战。就不知道那一战结果如何了。若是在战场上玉苹的父亲被宋军干掉,玉苹还会神伤。若是被俘,那是最好的结局,她那个后妈与家人从此天隔一方,大约玉苹也不会考虑的。若是退据幽州,结果同样不大好。除非能将幽州收回来。那是最好不过,但天知道历史会产生什么变化?若想到幽云十六州,最好还是赵大继续活着。
这样想事儿又多了,索性宋九不去想。
过了几天,宋九真的上书,但上书之前带了一个礼物,那就是五百把单筒望远镜。这个很早就在试验,还是精密化的问题,大行,小不行,要修正清晰度,以及增加距离,按照术语来说就是倍率,实际肉眼看不到的,这种普通的单筒望远镜永远也看不到。不过质量好倍率高,能起到对更远的物体放大作用,例如十倍,看一百米外的景物就象在十米外看到一样。宋九这个没有,测试过,只有四五倍。也就是看两里路外的物体,顶多相当于看两百米外的物体清晰度。也就是它的最大清晰度也不过四五里路。
但有了它,与没有它,是截然不同的。
然后宋九才上书,写了几个理由,现在每年国家需从流球进口大量硫磺,皆是从吴越转过来,但吴越终非是宋朝真正控制国家,只是属国,万一有变,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后果,从军用到民用,会全部缺少火药。若有海船,以经商为故,可以刺探南汉广州虚实。第三是为了未来,有一些海上军队,在进攻幽云十六州时,从大海上威胁契丹后方,能起到兵力牵制作用。史上也有过,唐朝之所以征服高丽,正是水陆两军出战,最终才击败高丽大军。
书上后,赵匡胤过来问了一句:“若是契丹从海路过来,探得我朝地形如何?”
宋九从容答道:“一派人注意船上人员,二若是高丽商人过来,限制其活动范围,即便得到密州地形,若契丹军队都攻打到密州,想来整个京东道半岛全部沦陷,国也将不国。那时候还要什么地形,什么地形也让契丹查看清楚。”
赵匡胤想了一下,略有些意动,但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困难。设监不难,赵匡胤看过地图,哪里有一个优良的港湾,平时就有许多渔民出海打鱼谋生,建几个房屋,派一些官吏驻扎,再制造几艘巡逻的小船,市舶司就成立了,成本不高。但难的就是造船技术与驶船技术,海船与河船性质两样,宋朝没有相关的图纸,必须向吴越请求,驾驶海船技术更严格,也要请求吴越派人指导。吴越不答应,宋九提议可行也不行。
宋九又说道:“陛下,这也可以试探一下钱俶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