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去,正是以各个士大夫世家为主体,例如晏家、韩家、文家、吕家、王家,再加上以武将为主的外戚世家,形成一个强大的集团,朔党!
甚至逼得皇后妃子一个个悲催,例如宋仁宗几个喜欢女子的下场,没有一个下场是好的,倒是他不喜欢的曹皇后,位子比宋朝江山还要稳。然后又到另一个悲催的女人,孟皇后。只有一个强悍的女人杀出一条血路,刘娥,就是她,还差一点让寇准弄下去。
这个宋九不知道了,但隐隐知道这次联亲不仅仅是喜欢潘怜儿那么简单,对他本人也有帮助。
上了早朝,大臣们开始奏事,年底了,都想表现表现,奏折多,事有大有小,包括楚昭辅也呈了奏折,说是到了年关,各地有许多百姓不顾国家诏令,纷纷宰牛,冒充死牛,卖到各城镇,请赵匡胤下诏书,严令各地里地正审核牛是真死还是假死,若是人为屠杀,里正装作不知,一律严惩不怠。国家耕牛太少了。
赵匡胤不置与否。
楚昭辅用心不错,然而他疏忽了一点,如何让里正公正执法?那是不给钱的差,想让他们不顾乡亲脸面,替国家办事,可能吗?
大臣们陆续奏事,一直到吃“早饭”的时候,也就是巳时末,十一点钟,还在奏事。还好,宋九现在有了准备,天不亮就起来,在家中吃了早点过来的。
宋九站着听,有的听进去,有的未听进去,一半时间神游天外。日头又偏西了一点,赵匡胤突然喝道:“宋九。”
宋九正在考虑问题呢,不算是乱想,他那么多事,一半要动手,一半要思考。听到赵匡胤喝叫,吓了一跳,举起牙笏说道:“陛下,是喊微臣吗?”
前后左右大臣一起低下头乐。
赵匡胤气得不说话。
宋九走上前,说道:“陛下,微臣在。”
“朕问你,你上朝也有一段日子,为何不奏?”
“微臣奏了,那个科举糊名制度。”
“朝奏呢?”
“朝奏,微臣不知从何奏起,对事务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