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符昭寿还是想不明白,但不久后他就明白了。

因为宋九之力,几路宋军凝聚在一起,加快了平叛速度。不过主力军还是刘曹东路军与王全斌北路军。丁德裕的不能算,只有几千兵士。康延泽的也不能算,那只是收拢的巴蜀叛卒,不说战斗力了,武器盔甲都跟不上去。

实际最难平定的还是吕翰部,他手下有许多精锐宋军,这时候的宋兵战斗极其强悍的,隐隐比契丹兵士还要胜一筹,若是个个善长骑马,又不缺马,击败契丹收复幽云都不是梦想。

两军大军集合,以那个曹光实为义军都指挥使,非是一营的那个指挥使,而是一军的军头。义军就是嘉雅二州一些不服从吕翰指挥叛逃过来的巴蜀兵士,共有好几营。战斗力也许弱,可他们熟悉当地地形与气候,由他们带着,宋军如虎添翼。

等于是三军合击,吕翰不敌,雅州失守,逃向黎州,一逃事来了。他胁迫部下随他谋反,兵士无奈,不谋反只好死,谋反了若是吕翰能成就大事,做一个巴蜀王,京城的家中老小眼一闭就不管了。但失败了,这些随他谋反的宋兵一个个怒不可遏,想想自己的前途,一怒之下纠集起来,将吕翰杀死泄愤,还没有来得及垛尸体,王全斌大军在后面追上,将吕翰尸体放水里一丢,四散而逃。

但还能逃得到哪里,结果毙的毙,俘的俘,雅州之乱迅速平息。王全斌答应过替曹光实复仇,前面将吕翰之乱平定,后面两路大军继续西下,曹光实为先锋,尽平黎州残寇,当然张忠乐也让他“平”掉。

看到宋军凶残,附近诸蛮蕃羌酋一起送来酒肉来附。

接着王全斌又带着大军返回头来对付王可僚残部。

赵匡胤对他打得没完没了,没有表态,反而派使拿出钱帛犒劳三军。

实际赵匡胤很尴尬,而且王全斌的行动,直接祸害了宋朝以后的政策。

赵匡胤未说什么,仅是先稳住王全斌,然后调一些良吏去巴蜀,例如在湖南永州表现出色的安守忠,调到巴蜀担任汉州刺史。还有生性纯善的扈蒙之子扈继能为雅州刺史。又将孙进吴瓌等二十七个反叛宋军首领调到京城。

赵匡胤亲自诘问。

本来就是全师雄之乱,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吕翰这些宋军也附同反叛,反叛要打着反叛旗号,不能说我们分赃不均气不过才反叛的,因此说王全斌等宋军宋将不法事,这更扰乱了巴蜀民心。

宋九回来说了很多,也讲了这一条,甚至评价全师雄虽罪当死,还有可原谅的地方。吕翰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罪不可赦。一是国家角度,你们是宋军宋将,二是私人角度,你们家人都在京城,反叛了可想过你们的家人。为了钱国也不顾,家也不顾,这两点都不顾,这还是人吗?

赵匡胤未必同意。

于是问孙进他们原因,实际这时候孙进等人傻了,若是他们此时全部跪下来求饶,说不定赵匡胤还能饶他们一命。不然何必问,真正拉出去砍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