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郎,错也,我吃过了很多苦,小时候父母双亡,侥幸三个姐姐时不时来照料,多次省试又不得中,提了一门亲事不成,让人悔亲还顺便羞侮一番。但我挑食,是因为我努力,所以眼看家境就要潦倒时,又起来了。不能怨天怨地怨朝廷,而是看你有没有努力,有没有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
高琼额首,在边上说道:“这位壮士,宋巡察使所言非虚,他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确实是自己努力而来的,并没有他人帮助。”
“那朝廷为何让你做巡察使?”大汉古怪地看着宋九,朝廷好心坏心不想提了,反正因为宋朝,让巴蜀百姓苦逼无比,但派中使最少得派一个中年人来吧,怎么派了一个毛头小子?
第一百三十七章 荒野(下)
“乔大郎,这件事提起来一言难尽哪,”宋九喝了一杯苦酒,无奈地说:“我朝得到荆南后,也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我因为一些原因,给潭州的潘美将军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了一些策略。陛下得知,在去年冬天让我巡察荆湖。我便说了一些治理的策略。现在巴蜀战火连连,百姓流亡失所,吕相公看得着急,写了两封奏折,让我来看一看,看有何良策,使巴蜀百姓安宁下来。我那有什么良策?”
大汉也不由乐了起来。
然而他在心中惦量着,朝廷看来是真着急啊,不然不会连一个毛头小子都要重用。他也喝了一碗酒,说道:“要什么良策,让康刺史代替那个王将军,马上巴蜀就安定了。”
一般人都会这么想。
若非宋九来到宋朝,也会这样想。
然而宋九盯着大汉腰间的朴刀,问道:“乔大郎,看来你也是军伍出身吧。”
“不是,我是流民。”
“勿怕,既然康将军敢整编流民,让叛军或回家耕地,或编入军中,我同样也不会追究叛军,只要他们不继续叛乱,弃暗投明,我都会张开臂膀欢迎之。”
大汉死活不承认,又喝着闷酒。
宋九与高琼对视一眼,其实很简单,就是康延泽击败叛军后,也将诸首领一一砍首示众,看来这个大汉地位不低。但高琼不想多事,宋九是根本就不排斥。没有这个因,那来这个果。几个首领当中,除了吕翰,他是不抱同情心的,就是分赃不均吧,也不能叛乱,不然巴蜀怎么乱成如此?他是宋人宋将!
但对全师雄,他是抱着同情心的,被将士们逼着反叛,就是这样,还想投降宋朝,然而女儿被宋将抢走了,族人杀光了,财产一起掳走了,换自己也急啊。
宋九说道:“巴蜀死的人太多了,夹城屠杀了两万多人,嘉州一战,又死了几万人。仅是在战争中,最少就有八九万壮丁惨死,更不要说流民盗匪屠杀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