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河洲多少户百姓,有的房屋虽破,面积不小,典型的就是自家。若想翻建,最少得二十多万缗。现在房地产又没有多少利润可图,翻建的钱必须自己倒贴。
那来的二十多万缗。
没有整齐的房屋,就是三飞桥修得再漂亮,河洲还是不能变好。
一条河,两重天!
夜风吹来,宋九不由地打了一个冷战,他忽然想到一件事,猛跑起来,气喘吁吁地追上御驾,士兵一时未看清楚,差一点用刀架在他脖子上。宋九大声喊道:“兵哥子,我是宋九。”
这一行人太关健了,若是发生误会,将自己杀了也是白杀的。
赵匡胤看着他满头大汗的狼狈样,呵呵一乐,问:“宋九,你追上来何事?”
“陛下,微臣不久研究了一种物事,可以解决一半京城百姓,甚至整个北方百姓的御寒问题,而且它的意义还能阻止一部分水土的恶化。”
“说慢一点?”赵匡胤道。
“黄河连年泛滥成灾,正是各条河流两边山林滥砍滥伐,没有树根将泥土固定,雨水一淋,砂土一起冲入河中。”
这个能听懂一部分,例如赵匡胤下诏于汴堤植树种柳,一些吐蕃人为了宋朝在秦渭地区大肆砍伐而不满。宋九又说道:“但这是无奈,制墨要松树,建房屋要木材,冬天取暖要木炭。不砍树又能奈何?”
赵普脸色缓了一缓。
“微臣会发明一种简易物事,大肆用无烟石炭代替木炭,成本低,并且也减少一部分的山林砍伐。”
“就是你蔬菜大棚的物事?”
“那还不行,那是大面积燃烧,用量大,燃烧速度快,浪费也严重,不适合百姓使用。这是一种新方法,必须要将无烟石炭冲碎,和黄泥、少量木屑与石灰做成的新煤,而非是百姓才使用的那种石炭球,浪费少,火力足,可以封炉时间长达六七个时辰,而且不易中煤毒。”
这个煤毒就是木炭燃烧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