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行,你打算买多大面积?”

“二三十亩吧,不用太大,但这个小池塘子必须保留下来。”

“什么时候买?”

“越早买越好,后面的贵,还不一定能买到。”

“这个不难,但地确实贵了,对了,九郎,许多乡亲们都问我,你什么时候收契股金,还有码头造起来,朝廷如何用工?”

“码头用工我也不大清楚,但朝廷徭役并不重,终是以雇人为主,出得低了,不是一回两回用工,这是常年累月的用工,百姓会有怨言,最终会逼迫朝廷提价。实际这个码头修起来,对朝廷也有利,以后不仅是朝廷的货物,民间的货物也可以搬运,至少能得到一笔维修器械费用,也省了民力。省民力民就不怨,我想这是陛下最想看到的吧?”

“皇上是好皇上。”

“如何经营,胡行头,我哪里知道?但那个契股钱,现在可以募了,晚上回去,我让李柱帮助你,你将河中河北愿意入股的百姓统计一下。不能将河北留下,这才是河中的气魄。并且你对乡亲们说一说,后年就会得利。”

“正店要造啦?”

“恩,差不多了,后年就要上交朝廷税务,虽是一万缗钱,但不能从股契钱里拿,那样契股们会吵翻天的。再说拖得久,契股们也未必开心。”宋九道,这是将胡老大当成自己人才说的。

又转了转,与一群认识的乡亲们打了招呼,带着玉苹往回走。

玉苹道:“九郎,你真打算建设一个农庄?”

“二三十亩,算什么农庄,只能说是一个散心场所,农学也很遥远,书院还要好几年才能造呢。”

“九郎……”

“玉苹,你想说什么?”

“九郎,奴家请求你一件事好吗?”